“1元起拍”!保險中介牌照價值衰變背後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 林漢垚 實習生 呂廣龍 北京報道

曾經被資本追捧的保險經紀牌照,如今卻頻頻遭遇流拍,甚至出現“1元起拍”的極端案例。

近日,上海卡行天下公司(以下簡稱“卡行天下”)持有的卡行天下保險經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卡行天下保險經紀”)100%股權在經歷9次流拍後,以1元起拍價再次登上拍賣臺,最終以71001元成交。

中化資本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化資本”)四度降價轉讓江泰保險經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江泰保險經紀”)股權未果、保險中介機構數量六年減少103家,疊加監管“清虛提質”三年行動,保險中介行業洗牌加速。業內專家指出,利率下行、佣金模式反噬及合規成本激增,正倒逼保險中介從“牌照紅利”轉向專業價值重構,無專業壁壘的保險中介機構終將走上“貨架”。

十拍九流終破局

據瞭解,卡行天下保險經紀成立於2017年3月14日,註冊資本5000萬元,法定代表人、董事長爲劉佩佩,經營範圍包括爲投保人擬定投保方案、選擇保險公司、辦理投保手續;協助被保險人或受益人進行索賠;再保險經紀業務;爲委託人提供防災、防損或風險評估、風險管理諮詢服務。

卡行天下保險經紀最早被擺上拍賣臺是在2023年11月21日,彼時起拍價爲5000萬元,後因無人競拍而流拍。緊接着,2023年12與1日,卡行天下保險經紀起拍價減半,再次以2500萬元的價格起拍,但仍然無人競拍。

隨後,卡行天下保險經紀起拍價逐次減半,又分別以1250萬元、625萬元、312.5萬元、156.25萬元、78.12萬元、39.06萬元、19.53萬元價格多次起拍,均因無人蔘與競拍而流拍。

2025年3月23日,卡行天下保險經紀第十次上拍賣臺,起拍價爲1元, 9人蔘與競拍,在經過63次競價後,最終以71001元成交。

對於卡行天下保險經紀1元起拍一事,清華大學法學院金融與法律研究中心研究員楊祥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卡行天下保險經紀的1元起拍價透露出保險經紀行業正面臨的境地。保險經紀公司最核心的價值是作爲買方顧問的角色,站客戶的角度給客戶篩選出全市場最好的保險公司和適合客戶的最好保險產品。

但楊祥指出,在實操過程中,保險經紀公司並沒有站在買方角度,也不是從資產配置角度服務客戶,而是根據佣金返還高低選擇主推產品,仍然是賣方銷售的角色。但如果僅僅是單純的銷售保險角色的話,保險經紀公司並不具備傳統保險公司的優勢,比如雄厚的股東背景、強大的註冊資本金和便捷的運營科技系統,也沒有專業優勢,更沒有構建保險配置的競爭門檻和專業壁壘。

而作爲賣方銷售,保險經紀公司就面臨同質化競爭嚴重、盈利模式單一等問題。楊祥表示,保險經紀行業准入門檻降低後大量中小機構涌入,服務結構沒有差異化。同時,絕大多數保險經紀公司過於依賴傳統的"渠道佣金"模式,缺乏對客戶需求的深挖,忽視定製化、高附加值服務的開發,難以滿足消費者對多樣化、專業化保險服務的期待,客戶利益沒有得到維護,客戶體驗相比保險公司也沒有明顯提升。因此,同質化競爭壓低保險經紀行業平均利潤率,導致諸多中小保險經紀機構盈利能力低下,破產或併購風險加劇。

保險經紀牌照貶值邏輯

卡行天下保險經紀極端降價現象,也折射出保險經紀牌照市場價值的縮水。不僅是卡行天下保險經紀,其他保險經紀公司的股權轉讓也呈現類似趨勢。

2023年6月,中化資本首次在北京產權交易所掛牌轉讓其所持有的江泰保險經紀5.7619%股權。當時並未公開相關股權轉讓價格,參考價格爲“面議”,最終並未轉讓成功。

2024年4月17日,中化資本在北京產權交易所再次掛牌轉讓所持有的江泰保險經紀全部股權,轉讓底價爲5583.33萬元,摺合每股價格4.5元。依然未果。

時隔一個月後的5月,中化資本第三次公開掛牌轉讓同份股權,轉讓底價降至5151.74萬元,相比上次底價下降了431.59萬元,摺合每股價格約4.16元。

2024年7月9日,中化資本第四次在北京產權交易所掛牌轉讓其全部股權,轉讓底價爲5040.30萬元,每股價格約4.07元,與上一次相比底價下降了111.44萬元,與首次掛牌價相比下降了543.03萬元。

楊祥分析,保險經紀牌照的貶值,既與保險行業生態環境發展重大變化有關,也與保險經紀牌照本身的定位不清有關。一方面,在保險利率不斷下行的背景下,保險產品對於客戶的吸引力大幅下降,特別是在保險利率降到2.5%以下時,保險對於投資者的吸引力越來越差。同時,保險經紀牌照此前過度炒作,隨着利率下行下,優質的保險產品紛紛下架,以及國內保險產品的銷售日益困難,保險經紀牌照的價值迴歸理性。

“在保險經紀牌照價值迴歸理性的同時,保險經紀公司的合規成本卻在大幅上升。”楊祥還指出,“報行合一”政策後,保險經紀公司承擔了較大的信息披露等合規成本。除了面臨佣金收入大幅減少,保險經紀公司還要滿足監管各種合規檢查,其維護成本較高。

雖然卡行天下保險經紀100%股權僅拍出7.1萬元,但依然有一些保險經紀公司的股權價格在轉讓時以千萬計數。

根據全國產權行業信息化綜合服務平臺顯示,目前仍有三個保險經紀公司股權轉讓項目仍在披露,分別是中化資本以5040.3萬元底價轉讓所持有的江泰保險經紀5.7619%股權、三峽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以4335.76萬元底價轉讓所持有的江泰保險經紀5.1217%股權、北京金融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1975.7967萬元底價轉讓所持有的北金保險經紀(北京)有限責任公司47.69%股權。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家對外開放研究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王國軍向記者表示,影響保險經紀公司牌照價值的主要因素就是市場供需,公司業績好,牌照值錢;虧損多,牌照不值錢,當然公司是否有合規風險,法律風險如商業糾紛、債務等也影響牌照價值。

此外,普華永道中國金融業管理諮詢合夥人周瑾向記者分析,保險經紀公司的准入門檻不高,且也不需要較高的資本投入,屬於輕資產模式,決定其估值的主要還是客戶經營的效率和能力,尤其是通過其過往經營累積的客戶羣體的忠誠度水平及其保險消費能力與意願的高低,是決定保險經紀公司估值水平的關鍵。

他指出,擁有優質代理人羣體的保險經紀公司,由於更具專業水平和人均產能,能更好服務客戶並挖掘客戶價值,在提升客戶滿意度和粘性的同時,也爲保險經紀公司帶來更多收入和利潤,其估值也會較高;相較於純粹依靠線下網點獲客和經營的保險經紀公司,具有較強的線上客戶經營能力並可以結合線下代理人開展融合展業模式的保險經紀公司,因其可以更加高效的獲取和經營客戶,也就更具牌照價值。

保險中介面臨三年深度洗牌

除了保險經紀公司股東通過下調股權轉讓與拍賣價格促進成交外,包括保險經紀機構、保險代理機構和保險公估機構在內的整個保險中介行業都在退場。

3月17日,國家金融監管總局發佈最新保險專業中介機構法人名單。我國保險專業中介機構數量已連續6年下滑。2019-2024年,我國保險專業中介機構法人數量分別爲2642家、2640家、2610家、2582家、2566家、2539家。近6年,已有103家保險專業中介機構退出市場。

保險中介機構數量六連降的背後是監管清虛提質的決心。

2024年6月,國家金融監管總局局長李雲澤在陸家嘴論壇上表示,要下大力氣改革保險銷售體系,開展保險中介清虛提質行動。

隨後,2024年7月,國家金融監管總局財產保險監管司相關負責人也公開表示,監管部門力爭用三年左右時間對保險中介市場開展清虛規範提質行動,依法清理退出一批保險中介機構,調控市場主體總量,優化市場主體佈局;查處一批違法違規機構,懲處一批違法違規人員,整治淨化市場環境;支持經營依法合規、管理精細高效的保險中介機構做強做優,推動保險中介高質量發展。

周瑾表示,隨着中國保險行業的發展成熟,市場對專業性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對於保險中介而言,只有具備對保險價值鏈能有實質貢獻,爲主體公司和客戶可以帶來專業價值的機構,纔有可能生存和發展。過往市場上的中介機構數量衆多,體量普遍不大,大量微小型機構還是原來的資源和關係驅動的模式,專業能力不足,在當前的競爭形勢下,以及監管規範銷售市場行爲的“報行合一”環境下,部分機構出清也是市場的合理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