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細胞太弱害腸道「有破口」 3不起眼食物能叫醒它
醫師指出,腸道發炎會「走出去」,到關節、皮膚甚至腎臟。(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關節痛、皮膚癢、容易疲勞,出現這些症狀可能不是老化,而是腸道在發炎。醫師張家銘指出,「第三型先天性淋巴細胞」是腸道的守門員,如果太少或太弱,就會讓腸道防線出現破口,炎症便會悄悄進來,從腸道開始擴散到全身,多吃地瓜、秋葵、燕麥這類高纖食物,能活化它、幫助抗發炎。
基因醫師張家銘在臉書指出,很多人以爲,關節痛、皮膚癢、容易疲勞,是年紀到了或體質差。但最新的研究發現,真正的元兇可能是躲在腸道的「第三型先天性淋巴細胞」,這種細胞平常安靜不吭聲,一旦出狀況,就會讓慢性發炎的火延燒到全身。
張家銘指出,每天的飲食習慣,決定了「第三型先天性淋巴細胞」狀態。如果常吃高油高糖、精緻加工的食物,不只會養出壞菌,還會讓腸道的好菌變少,「第三型先天性淋巴細胞」也會失去原本守門功能。但只要吃對食物,這些守門細胞其實是可以被叫醒,像是地瓜、秋葵、燕麥這類高纖蔬果,都是很好的選擇。
張家銘表示,腸道發炎真的會「走出去」,走到關節、皮膚甚至腎臟,「第三型先天性淋巴細胞」功能不足,會讓腸道像漏水的堤防,時間一久,身體進入警戒狀態,開始出現過敏、免疫錯亂。慢性發炎可能不是老化,而是腸道在求救。
張家銘建議,多吃原型食物,尤其是高纖蔬菜、發酵食品,能養好菌、養好免疫;補對益生菌、補充維生素A、D以及放慢步調,避免熬夜、情緒起伏大,能幫助「第三型先天性淋巴細胞」重新拿回指揮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