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萬股民淚奔:貝因美,又殺回來了!

“國產奶粉第一股”貝因美(002570.SZ),終於迎來“估值反轉”。

7月28日以來,4個交易日,貝因美區間最大漲幅超30%,如果拉長時間看,去年下半年至今,貝因美最大漲幅已達到253.51%。

在此之前,貝因美經歷了慘烈的估值、業績“雙殺”:2022年以後,股價一度回撤超75%;業績方面,2019年、2020年和2022年均陷入虧損。

現在看,貝因美已經確定性迎來“困境反轉”,從行業趨勢到公司自身經營,積極因素正不斷累積。

先看行業:

嬰童行業持續迎來政策利好,直接刺激相關消費;同時,乳製品行業有望迎來週期反轉。

最直接的催化劑是7月28日國家發佈的育兒補貼方案:2025年1月1日起,一至三孩每年均可領取3600元補貼,直至3週歲。這推動了貝因美等公司股價上漲。

國內人口已三年下滑。去年以來,國家爲鼓勵生育,政策力度越來越大,如去年10月出臺一攬子生育支持措施,今年6月出臺推進普惠托育的意見。

此外,各地也紛紛推出生育補貼政策,如今年3月呼和浩特三孩補貼10萬。

雖然補貼難以徹底扭轉全球性生育下滑趨勢,但真金白銀的補貼能部分減輕家庭負擔,直接利好嬰幼兒消費和嬰童產業。

嬰幼兒爲國內乳製品核心消費羣體。伊利、貝因美等奶粉巨頭均表示,補貼政策將利好行業。

此外,整個乳製品行業,當前都存在景氣反轉預期。

經歷2023-2024年供過於求調整(奶類表觀消費量分別下滑1.2%、1.0%、4.6%)後,行業曙光初現。

上游產能出清加速,2024年四個季度原料奶產量增速分別爲5.1%、2.1%、-5.8%、-9.0%。中國奶業協會判斷,奶價有望一年內反轉。

一旦上游奶價反轉,就意味着乳製品行業整體景氣反轉開啓。對貝因美等佈局上游自有牧場的企業而言,更是雙重利好:既能享受行業上行紅利,又能規避原料成本上漲壓力。

再來聊聊貝因美這家公司。

貝因美2011年就上市了,是“國產奶粉第一股”,2024年,奶粉類產品貢獻公司約九成的營業收入。

繼2023年扭虧爲盈後,2024年淨利潤大增116.92%,2025年一季度再增93.87%。在行業寒冬中,貝因美得以率先重回增長軌道。

公司的秘訣是什麼呢?

1、發力“ODM定製業務”。

所謂“ODM定製業務”,即根據客戶要求設計、生產的代工模式。

2024年,貝因美包銷/總承銷商銷售收入同比增長33.52%,主要系定製業務增加。

這種代工業務毛利率不高,2024年,貝因美“包銷/總承銷商(含定製)”業務的毛利率26.75%,遠低於公司“經銷商/直供客戶”業務毛利率(64.71%)。

但是勝在能快速起量,2024年公司“包銷/總承銷商(含定製)”業務收入13.15億元,已佔公司總收入近一半。

不得不說,在行業寒冬的背景下,這是一種高明穩健的策略。貝因美作爲老牌國產奶粉龍頭,擁有成熟、高品質的生產、供應鏈,拓展代工業務具備極大優勢,可謂降維打擊。

2、殺入母嬰全品類賽道。

“母嬰全品類”佈局有望爲貝因美打開成長空間。

貝因美野心不止於奶粉,其正通過自建工廠的硬核模式,拓展至紙尿褲、溼巾、洗護等全品類賽道。

以紙尿褲爲例,不同於許多依賴代工廠的同業,貝因美堅持自建工廠、自主生產,確保對生產全流程的嚴格把控。

據搜狐財經,2024年貝因美紙尿褲收入已近一千萬。

儘管當前整體規模有限,但紙尿褲與奶粉業務的協同效應,爲其未來增長提供了可觀潛力。

再來給貝因美做個財務“體檢”。

公司盈利質量很高。

2024年、2025年一季度,經營現金流分別爲4.97億元、1.66億元,是同期淨利潤的4.8倍、11.2倍。淨現比極高,說明公司回款非常健康,賺的全都是真金白銀。

與此同時,公司應收賬款佔營收比重逐漸下降,2022年、2023年、2024年分別爲21.23%、15.69%、11.44%。

從財務細節上看,貝因美現在確確實實走在經營向好的路子上。進一步證明“困境反轉。”

對公司11萬股東而言,未來仍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