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萬股民嗨了:華友鈷業,又殺回來了!
來源:市場資訊
(來源:泡財經)
2021年以後,華友鈷業(603799.SH)股價持續殺跌,一度回撤超82%。而今終於重拾升勢。
今年4月以來,華友鈷業最大上漲已達68.14%,拉長時間看,去年以來公司最大漲幅超122%。
公司21萬股東,正“守得雲開見月明”。
華友鈷業的上漲,得益於“利好刺激”與“業績釋放”。
鈷行業迎來漲價利好。
鈷是一種關鍵戰略金屬,廣泛應用於新能源車電池、消費電子等領域。華友鈷業爲全球鈷業龍頭,依託剛果(金)豐富的鈷礦資源(全球70%鈷儲量集中於此),鈷化學品產量居世界前列。
此前,全球鈷價連續三年下跌,2025年初降至近二十年低點。
然而,2025年出現轉機。2月24日,剛果(金)政府爲遏制鈷價下跌,宣佈暫停鈷出口四個月,6月又將禁令延長至9月。
受此影響,2025年全球鈷供應缺口預計達7.8萬噸,佔全球需求的30%。目前,國內電解鈷價格已漲至248.5元/公斤,較2月上漲52.92%。
不過,華友鈷業雖然名字帶“鈷”,以鈷起家。但目前鈷產品其實僅佔華友鈷業收入5.5%。
因此,鈷價上漲,對華友鈷業業績實際利好有限,對公司股價的刺激,更多是情緒預期層面。
助力公司估值修復的底層邏輯,還是實打實的業績。
2023年,華友鈷業淨利潤下滑14.3%。不過2024年快速修復,淨利潤同比增長23.99%,達到41.55億元,創歷史最高水平。
今年增長進一步提速:
預計上半年淨利潤26億元至28億元,同比增長55.62%至67.59%。
這個增速太漂亮了。
華友鈷業主營業務其實是新能源電池材料和電池材料所需的有色金屬產品(鈷、鎳等)。
其中:
電池材料收入佔公司收入近一半;
鎳產品收入佔公司收入近四分之一,是鈷產品收入的4倍。
今年以來,鈷價雖然漲了,但鎳價一直低位徘徊,而新能源電池材料,更是內卷的不行。
華友鈷業是怎麼做到業績逆勢大增的?
首先得益於鎳產品規模放量。
鎳方面,華友鈷業在印尼有華飛、華越兩個項目。2021年到2024年,公司鎳產品營收從2.51億元增長至142.67億元。
華友鈷業2025年半年業績預告顯示:“華飛項目實現達產超產,華越項目持續穩產高產”。可以想見,今年上半年,公司鎳產品收入繼續增長。
2021年,華友鈷業鎳產品毛利潤才3382萬元,到了2024年已經達到38.67億元,成爲公司業績增長最主要的驅動力。
此外,隨着境外項目的規模放量,前期投入被攤薄,鎳產品業務的盈利水平也大幅提升。毛利率從13.46%增長到2024年的27.1%。
此外,公司一體化優勢凸顯。
華友已打通“鎳鈷鋰資源開發”到“鋰電材料製造”的一體化產業鏈。一體化模式下,賺錢能力比一般純冶煉企業或者純材料企業高不少。
簡單講,公司自己開發礦產資源,既可對外銷售,也可用於自家鋰電材料製造。
資源價格漲,說明下游需求旺盛,利好公司業務,對外銷售資源產品,也可以獲得高價;
即便下游不景氣,資源價格跌,對華友也並非全然不利,因爲其材料業務的原材料成本也隨之降低。
現在,新能源電池行業非常卷。材料端企業往往苦不堪言。但在華友鈷業這裡,卻是另一番光景。
2024年,華友鈷業電池材料業務收入287.47億元,同比下滑31.71%。但是毛利率卻達到了15.76%,同比提升2.22個百分點。
這是“一體化”+“精細運營”的結果。
華友鈷業的模式,週期不景氣的時候,可以最大限度抵禦風險。而一旦週期上行,又能快速擴大優勢,拉開與競爭對手的距離。
“反內卷”大背景下,近期部分鋰電材料已開始漲價。按照公司半年業績預告的說法,“下游正極材料業務恢復增長”。可以預見,下半年華友鈷業的鋰電材料業務,會更加樂觀。
最後,我們再看華友鈷業的估值。
雖然經過一輪上漲,但目前公司依然非常便宜。公司最新市盈率僅15.6倍。
參考對比:
公司近五年平均市盈率是35.31倍;當前鋰電池板塊整體市盈率35.81倍;當前小金屬板塊整體市盈率21.02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