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分科地理/混合題具挑戰性、圖表佔比高「非選偏難」 估前標降1級分

大學分科測驗今舉行第二天考試,第二節考地理 。記者鄭國樑/攝影

114學年度大學分科測驗今進行第二天考試,第二節考地理。補教地理老師指出,今年選擇題較簡單,混合題則略具挑戰性,兩者相互抵銷,對頂標學生影響不大,但非選難度會影響前標學生,預估前標略降1級分,其餘均與去年相當。

解答整理包

補教預估今年地理科5標(頂前均後底)爲「51、46、40、33、28」分。只有前標比去年降1級分,其餘頂標、均標、後標、底標均與去年一樣。

補教地理教師黃創宏指出,今年地理科圖表題數量共18題,跟前幾年大致持平,圖表題考驗學生空間資訊操作與判讀能力,如第32至34題要求學生理解人口集中指數並從地圖中作出判斷,第35至36題的非選題圖表題具有一定難度,考生在書寫上必須非常仔細小心纔不會失分。

黃創宏提醒考生,部分考題強調地圖方位與座標判讀的細節敏感度,例如第11、12題衛星影像圖的經緯度呈現方式與慣例不同,第37、38題亦改變指北針方向,若考生未察覺圖示細節,易產生方向誤判。

黃創宏說,今年考題也出現不少時事題,像是第20至21題關注人工智慧產業鏈的區位選擇與區域互賴,若學生平時關注科技發展,作答將相對有利。而美國前總統川普對墨西哥灣改名的言論與關稅政策,則出現在非選題,考驗學生分析與表達能力,答題較具難度。

全國教師會地理科解題教師羣指出,今年地理科試題整體難度略高,圖表題與情境題比例提升,評量趨向素養導向。命題內容緊扣時事脈動,涵蓋無動力帆船貿易、AI產業鏈、元宇宙虛擬空間等議題,展現地理知識與科技、經濟發展的結合。教師羣指出,考生須具備基本概念並靈活應用,方能在複合題型中取得高分,預估整體得分可能較去年略降。

全國高級中等學校教育產業工會地理科解題教師羣分析,本次考題涵蓋環境永續、科技應用、族羣文化與國際理解等多元面向,更透過真實情境引導學生思辨全球暖化、產業轉型與空間倫理等議題,體現「根植於生活世界的體驗與思辨」的核心素養理念。整體難易度適中,對於選修完整、具備系統學習歷程的高三學生相對有利。

全中教解題團指出,今年試題融合多項當代地理關注主題,從紫斑蝶遷徙、生態智慧、無動力帆船減碳、吐瓦魯面臨海平面上升,到AI產業區位、原住民族傳統生態知識、Google地圖地名爭議等,皆具備高度時事性與學科深度。題目設計亦強調地圖判讀、GIS操作、空間資訊科技與公民科學等技能應用,顯示地理科命題趨勢朝向整合性與實用性並重,鼓勵學生將知識轉化爲分析與行動的能力,培養面對環境與社會挑戰的素養與責任感。

編輯推薦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