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的文學紀念冊】白先勇/美國夢、中國心:老帥千金與遺傳學家(上)
趙守偀與白先忠賢伉儷年少時。(圖/趙守偀提供)
▋老帥千金與大清總督之子
我的四嫂、先忠的太太趙守偀,我們當面都叫她的英文名字安娜(Anna),私下我們卻叫她「趙英」,而不稱她全名。趙英四嫂有着非常不尋常的家世──她的祖父趙爾巽是晚清重臣,當過一連串的要職,最後出任東三省總督。趙爾巽乃同治年間進士,曾任翰林院編修,民國時期,袁世凱委任其爲清史館館長,主編《清史稿》。趙爾巽七十歲晚年得獨子,命名趙世輝,小名爲「天賜」,寓「天賜麟兒」之意,此即四嫂趙英的父親。趙爾巽任東三省總督時,重用張作霖,因感提攜之恩,張作霖主動提出聯姻,以三女張懷瞳許配給趙世輝。張懷瞳是趙英的母親,赫赫有名的「奉天之虎」張作霖便是她的外祖父了。
張作霖佔據東北,成爲奉系軍閥的首領,有「東北王」之名,人皆尊稱其爲「大帥」,後改稱爲「老帥」。北洋政府時期就任中華民國陸海軍大元帥,成爲北洋政府的最後一任國家元首。1928年,張作霖從北京返東北瀋陽,路經皇姑屯爲日本關東軍炸亡;日本覬覦東北,張作霖堅持不讓,與關東軍將領衝突,引動殺機。
東北軍閥張作霖的掌上明珠張懷瞳。(圖/趙守偀提供)
張作霖有妻妾六房,兒女十四,兒子八人,女兒六人。長子便是民國史上的關鍵人物張學良,人稱「少帥」,是趙英的大舅,趙英暱稱他「彼得舅舅」(Uncle Peter),是她心儀的英雄。張學良軟禁在臺,受宋美齡引導,皈依基督教,受洗取名彼得(Peter)。
1928年發生皇姑屯事件,張作霖身亡,張學良時年二十七歲,以東北少主身分,迅速接替並掌握其領導的奉系軍閥,其後併成立勢力強大的東北軍,自任東北領袖。此時蔣介石領導的國民革命軍北伐,由白崇禧率領第四集團軍攻入北京,張學良派東北軍參謀長楊宇霆至唐山會見白崇禧,宣稱東北易幟,歸附國民黨,全國統一。1930年中原大戰,張學良領東北軍協助蔣介石有功,被任命爲中華民國陸海空軍副司令、中華民國陸軍一級上將。1931年9月18日,日本關東軍進攻瀋陽,九一八事變爆發。張學良手下的東北軍未作抵抗,東北陷落,張學良因此擔上「不抵抗將軍」的惡名。廣西大學校長馬君武與張學良有私怨,作詩諷刺:
其實胡蝶並不認識張學良,趙四即趙一荻、趙四小姐,朱五即朱湄筠。九一八當晚,張學良其實在跟他的參謀長何世禮一同用餐。馬君武的詩冤枉了張學良。不過後來張學良受訪時承認,他令東北軍不抵抗是他誤判情勢。
1936年12月12日,發生震動全國的「西安事變」,張學良與東北軍將領楊虎城發動「兵諫」,扣押時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蔣介石,逼令蔣介石停止剿共,聯共抗日。在國民黨要員宋子文、宋美齡等人的斡旋下,12月25日張學良終於釋放蔣介石,並親自護送蔣從西安返回南京。張學良曾天真地認爲:「我抓了蔣,現在送他回去,一抓一送,送他到了南京,他再送我回來,也是一抓一送,豈不是千古美談。」可是一到南京,張學良便被蔣介石軟禁,經過臺灣蔣經國時代,前後五十四年,至1990年九十歲高齡才由李登輝釋放。西安事變當時,張學良曾拍電報給宋美齡,保證蔣委員長的人身安全,因此在漫長的囚禁歲月裡,常常得到宋美齡的關懷。
張作霖的四房夫人許澍暘,系趙英的外祖母,趙英叫她姥姥,她跟姥姥很親近。四夫人並非一般女流,她曾上過奉天第一師範,自學上進,是一位有見解、有擔當的女性,生育兩兒兩女,各有所成。皇姑屯事件後,四夫人許澍暘夥同少帥張學良作主,讓女兒張懷瞳與趙世輝成婚,世輝十八歲,懷瞳十六歲,張、趙兩府聯婚,門當戶對,當時在東北是轟動一時的盛事。趙世輝與張懷瞳,郎才女貌,一對璧人。兩人婚後,定居北京,趙世輝念大學進過燕京、輔仁,打下英語基礎。北京豪宅有網球場,年輕夫婦過着一段富裕幸福的日子,生下兩男一女:趙守倫(Solan)、趙守丹(Stanley)、趙守偀(Anna)。直到1937年「盧溝橋事變」,日軍攻陷北京;趙世輝次年舉家赴美,從此遠離祖國,漂流異鄉,再也沒有回國定居。
▋富家小姐自學燒菜縫旗袍
趙、張兩人皆出身自權高位重的豪門,自幼錦衣玉食。趙世輝乃家中獨子,寵愛集於一身;世輝稟賦聰明,相貌英俊,又受過良好教育,如果大環境許可,趙世輝應該前途無量、平步青雲的。其妻張懷瞳亦不遑多讓,乃「奉天之虎」東北王張老帥的千金。趙英說她母親自述,她甚受老帥寵溺,老帥府中廚師便有上百名,廚房分兩部,中餐、西餐,母親偏愛西餐。六房夫人各有專屬,加上爲數甚衆的傭人、衛兵,廚師也不算多。
趙、張兩夫婦於1938年舉家連根拔起,落腳美國,一個完全陌生、語言文化與生活方式樣樣迥異的國度。在中國過慣了富貴生活,兩人試着適應美式生活,有一段艱辛崎嶇的心路歷程。趙世輝因爲英語有根基,比較容易應付外在環境,一到美國,他便進入紐約州綺色佳(Ithaca)的康乃爾大學攻讀社會學。可是趙英的母親張懷瞳適應美國生活就沒那麼順利了,一來她不懂英文,毫無基礎的外國語言不容易學,自從她在聯合國語言班一次考試不及格,分數被貼堂,她認爲奇恥大辱,從此拒學英文;其實老帥千金可能心裡由衷瞧不起這種「夷狄」之語呢。在老帥府中,她連廚房都沒進過,在綺色佳,經過一番努力,她居然燒得出幾道美味的中式菜餚來了,有朋友稱讚她的手藝,她頗得意。趙英認爲她母親亟需別人的美言來肯定自身的價值。母親還會親手縫製旗袍,旗袍衩開得頗高。趙英日後思想起來,老帥的千金母親能那樣放下身段,也難爲了她。
四嫂趙英三歲就到美國,融入美國社會完全不成問題,她繼承了她父親的語言天才,不僅很快學會英語,在中學時還學會一口流利的法文,因此高二、十六歲時,有一個機會隨父母到巴黎生活三個月,她完全可以跟當地法國人用法語溝通。趙英自小在學校裡便成績優異,小學二年級時,有一天被老師叫到禮堂的舞臺上,原來是頒給她「傑出獎學金」,下面觀衆熱烈鼓掌,她父母大樂。那是她第一個學術獎,後來中學、大學、研究院,一連串的獎章、獎狀紛至沓來,甚至後來在大學教書作研究,還不斷得獎。趙英日後成爲一位傑出的遺傳學家並非偶然,一半是天賦,一半是她凡事努力認真。趙英還有一項本事,她是個運動健將,籃球、網球,甚至跑步,樣樣來得。趙英被選拔爲女籃校隊,代表學校出征比賽。美國學校重視運動,尤其中學運動突出,容易受同學的尊重羨慕,這也是趙英容易融入美國社會的因素之一。
1938年,趙世輝、張懷瞳乘船落腳美國。(圖/趙守偀提供)
▋少女「新中國」的理想與幻滅
趙英十五歲還在念高中的時候,趙家有一個大變動。1938年趙世輝全家移民美國的時候,把趙英的外祖母姥姥也攜帶入美,姥姥適應美國生活,當然就更加辛苦了。在美國家園中,老帥夫人和千金常常一起耕種菜蔬,以供家用。趙英和姥姥同居一室,兩人相處融洽,趙英從她姥姥處學到許多中國老規矩。趙英的思想生活雖然全盤西化,但骨子裡的待人接物還是中國人那一套,那是從她父母姥姥那裡傳過來的。姥姥四夫人許澍暘雖是個經過大風大浪的堅強女性,但環境壓力大,精神終於出了毛病,趙家決定把姥姥送返中國與她最愛的小兒子、趙英的四舅張學思一家同住。張學思雖是奉系軍閥的首領之子,卻在抗戰結束後,參加了共產革命,成爲中共海軍將領,官至海軍副參謀長。1950年,趙英護送姥姥、媽媽一同返回中國,這次的祖國之旅,使趙英大開眼界,體驗到跟美國完全不同的生活型態。趙英等人抵達北京,張學思坐着豪華轎車來接送,趙英對她四舅的印象:聰明英俊。張學思曾參加抗日,所以在她心中是個愛國英雄。趙英初到北京,發覺一般人民對於「新中國」充滿期望,希望國家強大,擺脫十九世紀以來受到西方列強欺負的恥辱。趙英在北京停留幾個月後,十五歲青少年的她也染上了民族情緒,對「新中國」產生了歸屬感。當她父親到北京接她及她母親回美國時,趙英居然如此發言:「爸爸,我想留在中國協助建設國家。」趙世輝大吃一驚,他那時已在紐約聯合國任職口譯員,對於共產中國當然瞭解,他不準趙英留下來,對她說道:「如果這回妳不和我回去,以後妳就再也無法離開中國了。」果然趙英離開沒有多久,共產中國的「鐵幕」倏然降下,與非共產國家隔絕。1967年文革期間,林彪清除東北軍舊部,炮製「東北幫叛黨投敵,反革命集團案」,張學思被捕入獄,死在牢中,趙家從此反共,尤其是趙英母親張懷瞳心疼四弟冤死,反共最爲激烈。197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入聯合國,取代中華民國成爲中國代表,張懷瞳硬逼丈夫趙世輝從聯合國提早退休。
趙守偀年輕留影。(圖/趙守偀提供)
▋遇見David的那場舞會
高中畢業後,趙英以優秀成績申請幾所著名大學:衛斯理(Wellesley,蔣夫人宋美齡的母校)、布林莫爾學院(Bryn Mawr)、康乃爾大學,這三所學校都錄取了她,但她最後卻選擇坐落維吉尼亞州的斯威特布萊爾學院(Sweet Briar),因爲這所女校給予她最豐厚的經濟條件:全額獎學金,外加四年校內工讀,在餐廳當服務生。趙世輝夫婦皆不善理財,共產黨統治中國後,趙家便斷了經濟來源,處境日益拮据,趙英大學四年都靠自己賺錢讀書生活,但在斯威特布萊爾的那段時間(1953-1957),趙英卻認爲是她一生最無憂無慮的快樂日子。她離開家庭住宿學校,一邊在學校餐廳打工,自食其力。而且趙英長相甜而俏,功課好,運動棒,爲人真率誠懇,態度謙和,在學校很容易交到一羣美國朋友。她在這所小而美的女子學院,如魚得水,認真讀書,開心玩樂,她是斯威特布萊爾學院曲棍球校隊隊員。
其實從高中起,便不斷有男孩子追她,常常約她出去參加舞會。趙英愛跳舞,擅長各種花式,算下來竟有七、八個男生認真地和她約會,有的竟想跟她結婚。到了大學,追求趙英的男生也沒停過,例如一個叫吉姆(Jim)的男生,來自香港,長得帥氣,衣着時髦,對趙英殷勤體貼,情人節會送鮮花、蛋糕,可是那時趙英在心理上還沒有準備好要接受這位香港仔作她的終身伴侶。直到1956年趙英大三的時候,在一次的舞會上遇見了她未來的丈夫白先忠(David Pai),才徹底改變了她一生的命運。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