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2國「新舊關稅」一次看!川普最多狠增40%:尚無臺灣

川普公佈第二波關稅名單又沒臺灣。(示意圖/達志影像/shutterstock)

圖爲美國總統川普目前已公佈的各國新舊對等關稅。(製圖/陳友齡)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將對等關稅實施時間,從7月9日再延後至8月1日,並於當地時間9日再度對外發出新一輪關稅通知信,第二波名單共8國,包括菲律賓20%、汶萊25%、摩爾多瓦25%、巴西50%、阿爾及利亞、伊拉克、利比亞及斯里蘭卡皆爲30%。

至於川普前一波則是公佈了14個國對等關稅稅率,包括日本、韓國、馬來西亞、哈薩克、南非、寮國、緬甸、突尼西亞、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印尼、孟加拉、塞爾維亞、柬埔寨、泰國,稅率25%至40%不等,同樣是8月1日生效。

由於此波名單仍未見臺灣,持續引發各界熱議。根據《中國時報》今(10日)報導指出,「國安人士」9日強調,賴清德總統每天掌握談判團隊的進度,相較於日韓,臺灣「仍在談判,就是好事」;學者蔡明芳則建議,臺灣降低非關稅障礙是必然趨勢,行政院應針對開放市場後的可能衝擊與因應,與社會持續溝通。

旅美教授翁履中今在臉書則是分析認爲,截至目前,臺灣尚未收到川普政府的正式關稅信函,看似「避過一劫」,但這樣的沉默,未必是好消息,反而可能代表臺灣被當作一張延後處理、靈活使用的關鍵談判籌碼。他指出,首先,要理解臺灣沒有在第一輪或第二輪被點名的背後邏輯,得從美方如何排序談判對象說起;第二,臺灣對開放農產品與汽車市場的接受度極低,而更值得注意的是,臺灣對美方來說的價值,不只是貿易數字,不是一般認知的市場,而很可能看中臺灣在「金融市場的潛力」。

翁履中推測,臺灣尚未被點名,不會是因爲被「優待」,而是因爲川普政府尚未決定如何「最大化利用」這個盟友國的戰略價值,因此延後公佈,美國保留更多談判空間與壓力手段。

截至目前,全球已有22國收到美國通知,以下爲《中時新聞網》特別整理各國新舊對等關稅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