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法知識產權法庭:6年來新收涉外案件年均增長23.2%
6年來新收知產涉外案件年均增長23.2%。4月26日,最高人民法院發佈知識產權法庭年度報告(2024)。
報告顯示,過去一年,最高法知識產權法庭(簡稱法庭)共受理技術類知識產權和壟斷案件6229件(其中新收3015件),審結4213件;未結2016件,同比下降37.3%。
報告指出,法庭依法公正審理涉外案件,6年來新收涉外案件年均增長23.2%,越來越多的外國企業選擇到中國法院解決知識產權糾紛。
具體而言,2024年全年法庭共新收當事人一方爲外國主體的涉外案件437件,審結373件。比如,在“熱穩定葡糖澱粉酶”發明專利侵權案中,依法判決支持丹麥某公司高達2300餘萬元的訴訟請求。案件審結後,丹麥王國駐華大使專門致信最高人民法院張軍院長表示感謝,認爲“法庭裁判展示了中國公正、透明、非歧視的司法環境,有力增強了外國企業投身中國市場的信心”。在美國諾瓦公司兩案中,準確適用《取消外國公文書認證要求的公約》(海牙公約),依法對相關證據的效力作出認定,充分保障當事人的訴訟權利。在“分離純化天然蛋白酶3”侵害技術秘密及專利權屬案中,對於外方權利人在境外形成的技術秘密予以保護,依法制止離職員工在境內實施的侵權行爲,並判決專利權歸屬於外方權利人。
此外,法庭還積極運用調解方式化解跨國紛爭,2024年法庭審結的涉外案件中,以調解或撤訴方式結案71件,調解撤訴率達到19%。比如,在“尼龍原料工藝”技術秘密侵權案中,促使中外當事人達成一攬子和解協議並促進後續合作,徹底化解了潛在的系列糾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