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述|“兩山”理念有力推動構建共同發展的綠色家園——多國專家熱議中國生態文明建設成就
新華社北京8月11日電 綜述|“兩山”理念有力推動構建共同發展的綠色家園——多國專家熱議中國生態文明建設成就
新華社記者張家偉 葛晨
今年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提出20週年,這一理念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
新華社國家高端智庫與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研究中心10日共同發佈《綠水青山繪就美麗畫卷——生態文明建設的中國創新與世界意義》智庫報告,深入闡釋了“兩山”理念的理論創新、中國實踐以及全球價值,引發中外專家熱議。
報告指出,綠水青山既是自然財富、生態財富,又是社會財富、經濟財富。中國堅持從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走出了一條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這條綠色發展之路既造福了中國,也造福了世界。
美國生態文明研究院副院長安德魯·施瓦茨說,“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不僅爲全球有關生態文明的論述作出了重要貢獻,也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理論創新。
施瓦茨說,這一理念在中國的實踐說明,生態修復與經濟發展並不存在根本矛盾——過去多年來,中國使大量人口擺脫貧困的同時,在開展植樹造林、治理空氣污染以及發展清潔能源方面都取得了歷史性進展。
匈牙利布達佩斯長期可持續性研究中心主任格朗皮埃爾·奧蒂洛說,這一理念生動闡釋了綠水青山不但是“我們的財富”,並且它是可循環再生的。“我衷心希望,這一重要理念能夠激勵各界堅定不移地致力於促進所有生命的和諧繁榮。”
北京林業大學生態文明研究院院長林震說:“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之間的矛盾衝突是傳統工業文明的癥結所在,也是構建人類文明新形態的一個重要邏輯起點。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其核心理念就體現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個論斷上。”
保護生態環境是全球面臨的共同挑戰和共同責任。“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爲世界各國處理髮展與保護的關係提供了中國方案,也爲全人類努力超越工業革命及其後的消費模式,邁向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更高發展階段指明瞭路徑方向。中國方案向“綠”而行,國際社會應者雲集。
荷蘭瓦赫寧根大學及研究中心助理教授朱安娜多年來從事全球環境治理方面的研究。她說,“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支持這樣一種觀點,即有可能在保護環境的同時實現經濟發展和現代化。這一觀點不僅在中國,而且在全世界都獲得廣泛認可。
英國倫敦大學學院教授米志付長期致力於氣候變化經濟與政策研究。他說,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指引下,中國深度參與全球環境治理,認真履行國際公約,主動承擔同國情、發展階段和能力相適應的環境治理義務,得到國際社會的高度認同。
多年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不僅深刻改變了中國,也廣泛影響了世界。這一理念爲廣大發展中國家謀求自身跨越式發展、實現現代化進程提供了重要思想借鑑,爲全球環境治理提供了新路徑、新選擇。在實踐中,中國助力全球綠色發展的項目已惠及多個地區。例如,在太平洋島國,來自中國的菌草技術培訓項目幫助許多當地民衆擺脫貧困,追求更好的生活;在非洲,中國發起的“以竹代塑”倡議不僅有效減少塑料污染,也讓竹子成爲當地民衆眼中的“綠色金子”。
林震舉例說,他給“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的留學生上了多年介紹中國生態文明的課,讓他們寫作業談談印象最深刻的一點時,很多同學都不約而同地選擇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暢想了如何運用這一理念來共建綠色“一帶一路”。
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張雲飛說,隨着中國堅定不移地推進對外綠色合作,不少綠色發展項目正造福越來越多國家和地區。越來越多國際人士知曉“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全球環境基金、世界銀行等國際組織和機構也對這一理念給予高度肯定。
張雲飛還指出,這一理念及其實踐樹立了落實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典範,對於全球南方具有普遍的啓示價值。在全球遭遇貿易和環保雙重逆流的背景下,這一理念及其實踐有助於提振國際社會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雄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