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山"理念引領二十載 中國生態文明建設成果亮相大阪世博會
中國日報7月13日電 (記者 李夢涵) 大阪世博會中國館"浙江周"活動開幕式於7月12日在日本大阪"夢洲"島世博園順利舉辦。本次"浙江周"活動以"詩畫江南,活力浙江"爲主題,開展了"綠動未來·智領發展"、歷史經典產業推廣、城市主題日等活動,展現了浙江省統籌推進綠色發展、注重傳承和創新、促進現代化和共同富裕的發展成果。
值此"兩山"理念提出二十週年,自然資源部、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浙江省在中國館"浙江周"活動開幕式上,共同發佈了五個"兩山"理念浙江實踐案例,包括湖州安吉竹林碳匯與以竹代塑創新實踐案例、湖州德清朱䴉種羣拯救與溼地生態系統修復案例、浙江廢棄礦山生態修復與綠色轉型案例、溫州洞頭海洋生態保護修復工程案例和甌江源頭區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與修復工程案例,並在現場展出《大美自然·山水浙江——"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浙江實踐案例集》,生動展現了自然資源領域部省協同發力,共同推動從山頂到海洋、從城鎮到鄉村的保護治理大格局,實現經濟與生態雙贏。
20年來,浙江作爲"兩山"理念的發源地與實踐標杆,不斷將"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樸素真理轉化爲可觸可感的現實圖景,在之江大地繪就了盡顯生態之美、人文之美、和諧之美的新時代富春山居圖。湖州安吉竹林碳匯與以竹代塑創新實踐案例,聚焦探索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孕育了百億元綠色產業,實現了生態強村富民,蹚出了一條綠色低碳發展新路;湖州德清朱䴉種羣拯救與溼地生態系統修復案例,彰顯了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生態系統綜合治理成效,體現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實景寫照;浙江廢棄礦山生態修復與綠色轉型案例,杭州國家版本館、湖州安吉"深藍計劃"生態修復與價值轉化的雙輪驅動,破解傳統礦區"治理即負擔"困局,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形成了國土空間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先進模式的典範;溫州洞頭海洋生態保護修復工程案例,積極重塑海上花園,實現了保護與發展的良性互動,走出了一條既彰顯海韻又留得住鄉愁的綠色發展道路,成爲探索"兩山"轉化的海島生態樣本;甌江源頭區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與修復工程案例,體現"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體"的系統性治理模式,以最大化保護和最小化干預的自然治理模式,推動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爲全球溼地生態保護修復貢獻中國智慧。
2025日本大阪世博會於2025年4月13日至10月13日舉行,主題是"構想煥發生機的未來社會"。中國館是本屆世博會面積最大的外國自建館之一,以"共同構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綠色發展的未來社會"爲主題,以"天人合一""綠水青山""生生不息"爲敘事脈絡。7月11日,中國館內隆重舉辦了中國國家館日活動,向世界各國友人展示了5000多年中華文明孕育的傳統生態智慧,展現了新時代綠色發展理念與成就,展望中國同世界各國攜手,共同構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的美好願景。
其中,"天人合一""綠水青山"等展區以廈門篔簹湖綜合治理、塔克拉瑪干沙漠生態修復、塞罕壩造林等案例,將中國傳統生態哲學轉化爲可感知的綠色發展實踐,日本民衆對環保議題的高度關注與中國館的生態敘事形成共鳴。"這裡最讓我印象深刻,無論是零碳建築還是未來城市,我看到了中國在這方面的成就。"日本參觀者吉岡在參觀多個展館後感嘆道。
中國對未來城市的構想與展望也給來自西班牙的參觀者赫瑪·費爾南德斯·米拉斯留下深刻印象:"我看到了一個比我此前印象中更現代化的中國。"正如日本世博協會副會長松本正義所言:"中國館不是展示'強大',而是讓人看到一個國家如何用千年智慧解決現代問題。"
在中國館內,我們還可以看到國家公園互動屏幕展區、"蛟龍號"深潛體驗艙展區、"三北"工程和山水工程相關自然保護和生態修復案例展區、以"廈門實踐"爲代表的城市綜合治理案例展區等,以豐富、生動、直觀的展覽形式展示了我國自然資源領域在制度創新、科技賦能、系統治理等方面的探索路徑與成效。
此次中國館展區的案例與設計以及"浙江周"活動發佈的典型案例等展示,是自然資源領域系統性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促進生態保護修復與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深度融合的縮影,是"兩山"理念從理論到實踐的輝煌成果,向世界展示了中國在生態文明建設領域的決心、智慧與成就,爲全球生態治理和可持續發展貢獻了中國智慧、中國方案。
來源:中國日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