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項國家公園建設專項成果正式發佈丨守護共建國家公園

四川在線記者陳俊伶史曉露蘭珍尹夢奇吳聃

8月19日,第三屆國家公園論壇在成都開幕。開幕式上,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副局長閆振發佈三項國家公園建設專項成果:《中國國家公園發展報告》《國家公園監測體系建設方案》《中國國家公園視覺形象標識標準化設計系統手冊》。

去年以來,國家林草局委託中國科學院、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北京師範大學50多位院士專家開展了首批國家公園建設成效評估。首次發佈的《中國國家公園發展報告》結果表明,在生態保護方面,通過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推動三江源黑土灘治理,大熊貓生態廊道連通,東北虎豹和海南長臂猿棲息地修復等國家公園生態效益評估指標多項達到優秀;在科學研究方面,推動設立了大熊貓國家保護研究中心,東北虎豹國家科研和監測中心等一批科研平臺,創新應用,分析動物保護、各種識別、聲紋監測等技術成果,科學研究評估指標達到優秀的爲90%以上;在社會效益方面,首批5個國家公園優先選聘近5萬當地居民擔任生態護林員,統籌生態保護和社區發展,國家公園社會效益評估指標達到優秀者爲80%。

今年以來,國家林草局批覆印發了各國家公園監測體系建設方案。《國家公園監測體系建設方案》規範了統一的監測工作的總體框架、技術路線和運用手段,運用最新的科研技術成果,構建天空地一體化監測體系,實現國家公園重點區域野生動物常態化,精準識別和實時感知,監測重在應用、服務於保護修復、在線監管,公共服務等工作,實現了國家公園精細化自動化管理。

2023年舉辦的第二屆國家公園論壇上,正式發佈了中國國家公園標誌,爲國家公園形象推廣發揮了重要作用。爲進一步規範管理中國國家公園形象標識,國家林草局組織山東工藝美院、國家公園藝術與設計中心牽頭編制了《中國國家公園視覺形象標識標準化設計系統手冊》。該手冊通過專業化的設計語言,系統化的視覺表達符號,提供了國家公園標誌重要識別元素的使用指引,確保國家公園標識傳播的準確性和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