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壽險賺錢 母金控卻要借錢發股利?金管會彭金隆曝真相

圖爲金管會主委彭金隆。 聯合報系資料照

壽險業評價制度失真問題再掀討論。立委鍾佳濱今在財委會上說,子壽險爲了維持資本適足率,帳上有獲利卻無法上繳,使母金控被迫舉債發股利,股利政策與風險控管如何平衡?

金管會主委彭金隆坦言,這凸顯了一個問題,理論上有壽險業有獲利就應發股利,但顯然這套制度下的獲利,多來自「未實現」評價利益。

「今年有(指評價利益)、明年可能沒有」。保險局因此對壽險業配息、上繳母金控,向來採取保守態度,這也讓壽險業雖有帳面盈餘,卻無法上繳母金控。

彭金隆說,金管會認真思考壽險業會計制度呈現的損益,是否是真正的損益。

最重要的是,壽險業長期受會計制度影響,「衡量壽險損益的方法,顯然與實質經營狀況有很大落差,導致壽險業明明有獲利,卻無法上繳,使母金控被迫要舉債發股利,間接推升淨負債比與利息支出。

金管會正着手檢討壽險匯率風險的財務會計風險表達方式,年底前將提出制度性調整方向,目標是讓財報能更真實反映壽險長期經營成果,並避免金控陷入舉債發息的惡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