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管會覈准 5壽險發近197億股利
新臺幣今年以來升值8.83%,升值幅度居亞幣之冠,讓壽險獲利大縮水。(本報資料照片)
金管會19日公佈,今年覈准5家壽險配發現金股利共計196.81億元,分別爲富邦、凱基、安達、合庫、遠雄人壽。其中富邦人壽配發150億元最多,凱基爲25億元居次。
據統計,2024年整體壽險業獲利爲2992.14億元,向金管會申請、且通過覈准者只有5家,其中富邦人壽150億元、凱基人壽25億元、安達人壽10.6億元、合庫與遠雄人壽則分別爲5.78與5.42億元。
不過,新臺幣今年累積升值8.83%,升值幅度居亞幣之冠,讓壽險獲利大縮水。以富邦金旗下富邦人壽爲例,原本計劃上繳210億元股利給金控,但因新臺幣升值導致匯損,上繳金額減至150億元,縮水28.6%。
壽險業者坦言,川普4月喊出對等關稅,讓股匯債市波動更爲激烈,對於擁有龐大海外投資部位的國內壽險業者,新臺幣升貶個1角,影響的金額就很大,在這種「亂世」下,確實應該多保留現金在帳上,不要上繳母金控,纔有抵禦風險的能力,並接軌新會計制度。
不過也有壽險業者說,匯率「升升貶貶都是兵家常事」,新臺幣今年強升,壽險能上繳的股利少了些,改天貶值的時候,也會多出匯兌收益可供分配,倒不用大驚小怪,畢竟壽險是長期事業,主要還是追求永續經營。
金管會保險局副局長蔡火炎表示,2013年8月發函,壽險業若要發放現金、分配盈餘,要先報金管會覈准,金管會保險局會視財務健全度審視,內部會有一些審視原則,不見得僵固不變,每年都會調整。
公司若要配發現金股利給股東,金管會審視公司的清償能力、財務業務健全性、準備金與負債公允價值適足性、近年度與半年度的淨值資產比率(淨值比);公司在發放現金之後,淨值比要高於3%、資本適足率要高於250%等。也會審視獲利來源是否來自經常性、資產負債妥適性、盈餘分配合理性、商品結構有無潛在流動性問題,及是否有礙健全經營業務疑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