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化展中系人形機器人多?所羅門、和椿領軍 東元、新漢加入戰局

東元總經理高飛鳶表示會專注高扭力關節,鎖定高單價農用無人車。王鬱倫攝影

中國人型機器人產業蓬勃發展,看似加速與臺廠間的全球競爭,但臺灣廠商卻在資安與供應鏈安全上找到切入點。臺北國際自動化展中人型機器人數量增多,廣運攜手德國NEURA Robotics,主打「非紅色供應鏈」方案;和椿、所羅門則結合中國硬體與自家軟體,搶進智慧製造與物流應用;在關鍵零件方面,新漢強調資安跟關稅優勢,東元則聚焦高扭力關節避開價格戰場。

廣運主打資安牌!日德人型機器人搶攻半導體客羣

儘管臺灣已有達明機器人發表第一具自研人型機器人,但會場上相關人型機器人仍以中系品牌居多,觀察臺灣人型機器人業者策略共分兩路線,廣運機械耕耘智慧製造跟倉儲物流產業,以「非中供應鏈」定位發展:今年臺北國際自動化展上,廣運機械董事長謝明凱宣佈跟德國品牌NEURA Robotics合作,成臺灣唯一代理合作夥伴,廣運將引進人型機器人4NE-1、服務型機器人MiPA、AI認知型手臂MAiRA、AI協作型手臂LARA,其中人形機器人及嗅覺機器人最受矚目。

值得注意是2024年底臺達電剛入股NEURA,爲何跟廣運合作而不是臺達電?NEURA商務夥伴業務主管Robin Kaufmann表示,投資歸投資,業務合作歸業務合作。據瞭解,今年廣運年初CES登上輝達執行長黃仁勳演講時背後的生態系看板中8家AI解決方案供應商之一,因此產生跟NEURA接觸合作機會。

而爲何廣運選擇德國廠牌?廣運總經理柯智鈞指出,其實內部搜尋過多家業者產品,內部討論評定產品OK,主要是爲半導體客戶及其他用途業者,找到非紅供應鏈,當然現在市場上中國大陸人型機器人選擇很多,但廣運期望能提供非MIC解決方案給客戶選擇,且產品線必須夠完整,爲此,廣運也引進日本Ugo檢測及巡檢機器人,連人型機器人的機器手(甲爪)也都選擇德國廠牌SCHUNK。

和椿、所羅門主打解決方案,AI視覺+大腦結合中系硬體

另外,和椿跟所羅門則採取「中系機器人硬體+臺灣軟體」路線提供解決方案。透過購買中國人型機器人或機器狗硬體作爲載具,加上自研AI大腦及機器視覺等軟體系統,提供解決方案給客戶。

和椿展出操控優必選機器人進行工作任務場景,副董事長張以升表示,機器人的最低限度效益是能夠取代或協助人類完成「不能做」、「不想做」以及「不適合做」的事情,專用型機器人(如清潔、搬運機器人)在結構性環境或固定任務上較易推廣,目前鎖定智慧製造、智慧物流和智慧服務。

和椿董事長程天縱表示,少子化帶來各種垂直產業應用需求,其實企業主不應只關注ROI投資報酬率是否一年半內可以回本,這只是最底線,應該要關注的是生意模式將因機器人跟AI結合而改變,甚至留意新科技問世將使某些企業被淘汰。

所羅門自動化展展示宇樹科技的人型機器人語音控制拿物能力,現場也發表與輝達NVIDIA cuMotion(CUDA加速的運動路徑規劃函式庫)與視覺語言模型(VLM)合作開發成果,業者指出,基本上中國大陸人型機器人跟機器狗都是提供硬體,但開放平臺可讓客戶自己編程或放置AI算力與模型,在AI大腦加持下就能靈活移動、雙臂協作與自主決策。

業者指出,軟體在智慧工廠與機器人設備重要性至關重要,比方AGV自動搬運車上加裝協作手臂在半導體廠工作搬運晶圓,當AGV抵達目的地時,手臂會將晶圓夾取出放置機臺上,但爲力求擺放精度要高,必須透過機器視覺去看以校正手臂拿取位置,這些都是軟體控制關鍵,陸企多半走開放架構,但美系人型機器人新創則多半封閉架構,不會讓臺廠做軟體修改。

關鍵零件面臨中國傾銷競爭?新漢、東元靠2招化解

在人型機器人關鍵零件方面,新漢專供控制器模組套件,董事長林茂昌指出,中國的「紅色供應鏈」在ICT產品領域日益壯大,不斷「沒收」臺灣的產業,所幸這次美國關稅戰下,目前公佈臺灣稅率約在20%以下,中國可能高於30%以上,這讓臺廠在美國市場相對(中國大陸企業)有高競爭力,但美國以外市場,臺灣會面臨中國大陸的傾銷競爭,尤其是臺灣沒有加入RCEP組織。

其次攝影機、無人機、AI機器人甚至人形機器人等敏感性資訊產品,因容易被入侵或資料「送中」,未來「民主聯盟」或「價值同盟」的供應鏈韌性與安全方面,會使臺灣相較於中國具有顯著優勢,臺灣跟日韓競爭關係則不大,甚至部分還是新漢客戶。

臺灣馬達大廠東元也在自動化展上發表多款人型機器人關節,東元總經理高飛鳶表示,跟中國大陸人型機器人供應商相比,臺廠最大差異在於資安(Security),未來東元會積極自制硬體和軟體,掌握自主性,定位上更專注於 高扭力輸出的關節模組,特別是140牛頓米(Newton-meters)以上,目標是大型、高單價且設計難度較高的應用,比方農用無人機,避開跟中低階產品價格競爭。

人型機器人元年,臺灣供應鏈優勢在於具資安信賴度,並擅長整合軟硬體資源,與跨國策略聯盟,彈性提供解決方案服務,但弱勢在於經濟規模小,且在區域組織上無關稅優惠(如RCEP),加上面臨中國供應鏈傾銷,未來策略將主打資安信賴及高階產品路線。

所羅門自動化展示以機器狗與機器人硬體做服務工作,董事長陳政隆表示正跟輝達合作最新AI機器人控制器。王鬱倫攝影

廣運引進日本跟德國人型機器人,爲半導體客戶提供高資安服務。圖爲董事長運引進日本跟德國人型機器人,爲半導體客戶提供高資安服務。圖爲董事長謝明凱跟NEURA商務夥伴業務主管Robin Kaufmann簽約。王鬱倫攝影

新漢主打機器人視覺模組+控制器+資安控制器+周邊感測器套裝平臺,搶攻歐美亞機器人新創,期望未來一年能卡位成主力供應鏈。王鬱倫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