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言丨跟着“半島1號”解鎖“好客山東”魅力
7月29日上午,“好客山東·半島1號”首航活動在煙臺、青島、日照、威海四地同時進行,爲國內外遊客解鎖了“黃渤海遊”的奇妙際遇。
山東是東部沿海經濟大省,連接着廣袤的中國內陸與浩瀚的西太平洋,爲山東發展海上旅遊提供了機遇。山東聚力打造“好客山東·半島1號”產品,分段分批開通海上游航線,開發半日遊、1日遊和多日遊產品,“連段成線”打通沿海各市,同時積極推動各類文旅企業推出“船票+文旅”聯動優惠措施,爲廣大遊客“送福利”。
可以說,“好客山東·半島1號”不僅僅是一艘郵輪,而是諸多期待的載體。
一
“一子落而滿盤活”,“好客山東·半島1號”對於山東旅遊業來說,正是能夠激活黃金海岸線文旅資源的一招“活棋”。
山東黃渤海沿岸擁有3000多公里岩基海岸線,分佈着美麗的花崗岩和細軟的沙灘,屬於罕見的黃金海岸線,其中山東半島沿海區域是黃河流域近便的“看海地”,具備發展工業旅遊和文旅融合的潛力。
旅遊業發展需要創新,創新就需要轉換思路。“好客山東·半島1號”的起航,已開通首批5條“好客山東·半島1號”航線,聯通了煙臺、青島、日照、威海等沿海城市的文旅資源。
這些首航路線經過了精心設計,爲形成特色IP打下了基礎。“尋仙17號”打造連通魯遼的“黃渤海遊”產品,“尋仙6號”打造長島跳島遊產品,“威至港灣壹號”打造威海濱海觀光遊產品,“青旅奧帆號”打造青島濱海跳島遊產品,“亞特蘭號”打造日照濱海觀光遊產品。
這些路線今後也將形成固定路線,是將山東海洋文旅資源重新“盤活”的重要舉措,無疑是“串珠成鏈”的關鍵一招。
駛向遼闊的大海,“半島1號”給未來的山東海洋旅遊呈現了更多可能。
二
一段時間以來,航線旅遊還是一個有待挖潛的文旅消費新場景。山東創新讓郵輪成爲旅遊新載體,爲航線旅遊開創新的起點。
獨具特色的郵輪,本身就是一個吸引遊客的景點。比如今年以來,青島市郵輪遊艇創新中心接待旅客超4萬人次,省外遊客佔比超60%,全年預計接待郵輪約30艘次。
畢竟,集實用美觀、舒適穩當、餐飲娛樂於一體的郵輪,讓遊客很難不愛。本次四個城市首航郵輪,船上產品豐富多樣,包括非遺手造、文創商品、特產食品等20餘款文旅商品上船展銷,爲遊客提供全方位購物體驗。此外還將不定期組織非遺代表性傳承人、駐唱歌手等上船展演,豐富乘船體驗。
以威海打造的“威至港灣壹號”爲例,船內設計打破國內海上客運船舶的傳統設計,採用歌劇院式的內部佈局,可接納中小型會議、團建及小型婚禮;船隻一樓大廳設有LED舞臺,可在航行過程中進行文藝演出或播放海洋、文旅等主題影像;四層甲板上設有各種不同的打卡點,遊客在喂海鷗的同時記錄美好瞬間。
“好客山東·半島1號”不僅是一艘可以盡覽海上風光的郵輪,更是一個可以滿足遊客多種消費需求的文旅新場景。
三
要想讓海上風光打破“千篇一律”,就要打造差異化特色,讓每一片海都能呈現不同的風景。
比如,青島海爾工業旅遊項目、劉公島甲午戰爭遺址、煙臺長島經海001號大型深水智能網箱等,均通過歷史人文與產業資源結合形成了差異化特色,成爲了航線產品的成功案例。
在此基礎上,山東通過打造“好客山東·半島1號”,構建“1+N”半島海上游產品體系。其中“1”即着眼長遠,用好社會資本,通過購買、自建或招引等方式打造郵輪,串聯海上游“大環線”;“N”即立足當前,策劃佈局多條中短途航線,形成“多點開花、多線串聯、多面覆蓋”的網狀發展格局。
航線所串聯的景區景點,是海洋美景集萃之地,也是人文積澱深厚之所。威海劉公島,留有甲午海戰的悲壯,不斷給人以發憤圖強的力量;煙臺蓬萊,是海上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有秦始皇東巡的琅琊遺風;青島靈山島的象鼻山、試刀石等海蝕地貌,讓人驚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有了“獨一份”的航線產品,還要輔以“最優質”的服務,才能讓遊客在比較之間,將服務好、風景優、有特色的景點留在腦海,並深深印在記憶深處,不僅在“好客山東”流連忘返,而且還想再來感受這裡濃濃的好客魅力。
“好客山東·半島1號”的汽笛聲,既標誌着山東旅遊向海圖強奔赴“新海里”,也意味着海洋旅遊業提質增效有了“新航向”。
事不宜遲,跟着“好客山東·半島1號”揚帆出海吧!(文/李振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