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揆視察 花蓮超級堤防2027完成 百年防洪
行政院長卓榮泰(前右一)25日赴花蓮縣光復鄉大全活動中心關切災民收容狀況,Fata’an部落族人則當面陳情,傳達盼集體中繼安置訴求。(王志偉攝)
花蓮縣馬太鞍溪堰塞湖洪災已1個月,行政院長卓榮泰25日視察災後復建工程,強調全力支持復建工程預算,在明年汛期前提升堤防安全性、交通穩固,並設法降低堰塞湖風險。地方則擔憂花蓮雨季日雨量200毫米爲常態,多次撤離疏散恐引發民衆不安;水利署迴應,2027年底將完成超級堤防,可達100年的防洪頻率保護。
交通部公路局表示,馬太鞍溪涵管便道挺過小堰塞湖洪峰考驗,下一階段會蓋鋼便橋,力拚明年元旦後開工興建永久橋,明年完成北上方向,後年底完成南下方向後全線通車。
水利署預計今年底完成馬太鞍溪100萬立方公尺疏濬,目前進度過半,堤防復建工程拚明年4月完成,已完成的臨時堤防上方要繼續加強加厚,再多做堤頂1公尺高防洪牆,保護光復市區。
卓揆表示,未來光復鄉要施作超級堤防及3道防線,加上鳳林側已有的超級堤防,將完成馬太鞍溪兩側百年防洪大計;至於堰塞湖壩體仍大,請專家設法引流出水量以降低威脅,「這次這麼大的教訓,不要讓歷史重演」。
花縣府代理秘書長饒忠則憂心疏濬能否容納洪流以及撤離標準,水利署長林元鵬迴應,臨時堤防與正式堤防有一定差距,200毫米雨量換算成流量爲每秒1000立方公尺,依過去5年經驗,每年10月至翌年4月發生機率平均不到1次;百年一遇的極端日降雨量爲600多毫米,現有疏濬、深水槽理論上可承受100年頻率的極端日降雨量。
此外,目前仍有200多名災民安置中,Fata’an部落族人提出集體中繼安置訴求,卓榮泰昨允諾中繼屋選址會納入族人意見,也強調已募得12億元善款,會盡快用在居民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