撞死3人…三峽駕駛疑「路怒症」爆發 醫:憤怒情緒恐不只出現在開車
新北市三峽車禍引發駕駛怒路症爭議,三總北投分院社區精神科主治醫師陳泰宇說,當開車時憤怒的情緒、衝動及情緒失控行爲,於一般生活也出現類似情形時,應要提高警覺。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新北市三峽日前發生重大車禍,78歲余姓男子駕駛自用車高速行駛,衝撞多位民衆及學童,造成3死12傷。外界懷疑余姓男子有「路怒症(road rage)」。醫師表示,怒路症是近年來被創造出來的名詞,描述在行車駕駛中,遭遇不順心的事情與交通不順暢下,產生的憤怒情緒反應,甚至出現衝動行爲,但路怒症不屬於精神身心疾病。
三總北投分院社區精神科主治醫師陳泰宇說,路怒症不屬於精神身心疾病,當然,大家接觸到這個字詞的文化脈絡下,可能會把它想像成是一種精神疾患,並連結到負面的標籤與污名化的現象。
陳泰宇指出,一個人在行車中發生車禍,首先應排除是否爲高齡、心血管疾病、中風、慢性病等身體疾病,再瞭解開車時若出現憤怒情緒及衝動行爲,再關注到個人的人格特質及發展,因這種憤怒情緒、衝動及失控的行爲,也出現在一般生活時,就應提高警覺,且在個案同意下,應在精神身心的醫療與環境中,陪着個案去探索這樣的議題。
特別是現代人生活、工作壓力很大,行車方面可能有不順心,難免有憤怒的情緒,這時又應如何排解?陳泰宇說,這涉及到每一個人在衝動控制、情緒調節的能力,其影響因素包括與原生家庭的關係,以及現在的人際、工作、親密等關係,這時需要專業的協助、陪伴,以防在受挫的情況下,無法壓抑心理的不舒服,引發情緒炸裂。
陳泰宇說,在治療方面,應給予病人更爲積極、正念、運動,以調解身心情緒,建設更多的心理韌性,處理環境中面臨的挑戰與不利因素,尤其現在文明社會中有非常多的因素,容易造成心理干擾與不愉快;但非每一個人都會產生路怒症,應思考個案是不是遇到困難,而只能用直接爆發性的方式去宣泄不滿,這時更應透過心理諮商、教導放鬆技巧,調節不滿情緒。
▪ 免稅額、扣除額怎用最省?2025報稅不求人 新手也能輕鬆掌握 ▪ 租屋族報稅新制:房租支出納入特別扣除 最高可扣18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