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型效能釋放,長期價值顯現!北京銀行的破局之道
北京銀行2024年經營業績最新出爐!
4月15日,在北京銀行召開的2024年度業績發佈會上,該行交出一份展現發展韌性的成績單。
在行業淨息差普遍收窄的背景下,北京銀行去年實現營收、淨利潤雙增,全年營業收入699.17億元,同比增長4.81%,歸母淨利潤258.31億元,同比增長0.81%。截至2024年末,北京銀行資產穩健擴表,總資產達4.22萬億元,較年初增長12.61%。
北京銀行黨委書記、董事長霍學文在年報致辭中表示,北京銀行將深化“特色經營”,在打造“五大特色銀行”中開闢差異化發展新路徑。推動“存量博弈”轉向“增量創造”,努力成爲一家不一樣、有特色、想得起、記得住、用得上、受尊敬的銀行。
值得一提的是,霍學文在業績發佈會上透露,2025年北京銀行正式進入全面數字化經營階段。該行全面啓動“All in AI”戰略,在大模型建設與應用領域持續佈局,並構建“AI+”場景應用體系。
重要股東增持,市值再創新高
2024年以來,北京銀行在資本市場的估值迎來重估,市值表現強勁,股價屢創歷史新高。
去年該行A股表現超出市場預期,2024年全年累計漲幅達43.69%。繼去年總市值突破1000億大關之後,2025年4月,北京銀行盤中股價再創歷史新高,總市值一度達到1315億元。從2024年初至市值新高,北京銀行總市值累計增長超420億元。
北京銀行估值的大幅提振,主要源於市場資金的持續淨流入。其中,包括大股東在內的機構投資者真金白銀增持該行,反映出這些機構對投資價值的普遍看好。
近日,北京銀行大股東之一的北京國有資產經營有限責任公司在官網發聲稱,近年來該公司主動發揮積極股東作用,制定出臺《市值管理行動方案》,堅決支持控參股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先後增持北京銀行。該公司表示,將當好長期資本、耐心資本“更大力度開展上市公司股份增持”。
此外,2024年又有保險機構大股東大舉增持北京銀行。其中,信泰人壽在2024年一季度增持北京銀行3.56億股股份,持股數量增至9.94億股,佔該行總股本的4.7%,躋身該行第四大股東。而早在2023年一季報中,信泰人壽首次現身北京銀行前十大股東之列,彼時持股比例爲1.66%,後多次實施增持。
據統計,截至2024年末,包括保險公司、公募基金和一般公司法人在內,分別共有581只基金、106家資管機構持有北京銀行股份,全年增加249只基金和20家公司,合計持有北京銀行約13.64億股股份,2024年合計增持約5.65億股。這其中,尤其以公募基金和保險基金增持最爲積極。
2024年以來,保險資金、公募基金頗爲青睞具有高股息分紅、經營業績穩健、抗風險能力較好的標的。而北京銀行作爲頭部城商行的代表,以其良好的經營業績和基本面優勢,持續對股東的高分紅比例,成爲了機構投資者理想的配置對象。
據統計,北京銀行自2007年上市以來,累計現金分紅已經高達673.05億元,自2017年以來現金分紅比例均保持在30%以上,這一比例位居多數上市銀行前列。
值得一提的是,近日北京銀行在2025年度“提質增效重回報”行動方案中表態,該行將進一步加強與主要股東的日常溝通,加大對公募基金、商業保險資金、養老保險基金等中長期資金的路演推介,吸引更多耐心資本增持該行股票。
轉型效能釋放,長期價值顯現
北京銀行始終以高比例分紅回饋股東,這一承諾的兌現離不開其堅實穩健的經營根基。
面對宏觀經濟波動與行業競爭加劇的雙重挑戰,該行憑藉卓越的基本面實力,在2024年實現營收與淨利潤雙增長,展現出抗壓能力和增長韌性。
2024年,北京銀行通過綜合化服務,做好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在紮實推進相關工作的同時,各項業務實現快速增長,其中公司貸款總額增長14.43%,總額突破1.48萬億元。
據2024年年報,北京銀行去年實現營業收入699.17億元,歸母淨利潤258.31億元,均實現同比增長,盈利水平持續穩健。在零售轉型不斷推進的背景下,該行收入結構優化,增長動能多元。
從收入構成看,利息淨收入239.61億元,同比增長4.66%,增速逐季提升;淨息差收窄趨勢顯著趨緩,負債端成本優化成效突出。非利息收入表現尤爲亮眼,同比大增10.06%至180.07億元,在營收中的佔比提升至25.75%,輕資本轉型、零售轉型等有關業務貢獻度持續增強。
業績增長的背後,是北京銀行“規模擴張”與“結構升級”的雙輪驅動:
一方面,北京銀行對公業務強勢領跑,貸款總額較年初增長9.65%,其中對公貸款增速達14.43%,科技金融、綠色金融貸款增幅均超40%,最高達43.11%,普惠金融、文化金融貸款分別增長28.3%和32.39%,精準服務實體經濟成效顯著。
另一方面,北京銀行零售轉型縱深推進,零售AUM突破1.22萬億元,較年初增幅17.25%,增速創歷史新高,儲蓄存款規模達7388.39億元,增速高達19.99%,零售客戶總量突破3070萬戶;個人貸款規模保持城商行領先優勢,信用卡業務通過精準風控實現高效獲客,拓客效率明顯提升。
此外,北京銀行輕資本業務“量質齊飛”,金融市場業務呈現爆發式增長。託管規模突破2.27萬億元,同比增長40.88%,增速達行業平均水平的3.6倍。北京銀行表示,未來將加快輕資本轉型、零售轉型步伐,大力發展財富代銷等低資本佔用業務,增加中間收入來源,提升非息收入佔比。
在規模擴張的同時,資產質量持續優化,2024年末該行不良貸款率降至1.31%,較年初下降0.01個百分點,撥備覆蓋率爲208.75%,風險抵補能力穩居行業前列。
此外,多家機構一致看好北京銀行經營前景,零售效能有望進一步釋放。多家券商研報指出,北京銀行的差異化競爭優勢爲其估值修復提供強力支撐。
日前,平安證券最新研報認爲,北京銀行自成立以來深耕北京區域,擁有首都經濟和政府客戶的資源稟賦,存貸款規模位於北京市管金融企業前列。隨着存量風險的不斷出清,歷史包袱的不斷抖落疊加經濟恢復下的市場需求恢復,預計公司未來業績有望持續改善。
光大證券近日研報稱,北京銀行深耕首都,北京、長三角、珠三角等經濟發達地區貸款佔比高。截至2024年末,營收連續5個季度同比增長,盈利水平保持穩健。同時,穩定的股息回報率有利於吸引保險等長期穩定資金。
特色金融、數智轉型築牢護城河
北京銀行的長期增長動能不僅源於其紮實穩健的基本面,更倚重於獨特的戰略佈局與業務創新。通過持續深耕差異化賽道,該行在科技金融、零售生態等領域的突破性實踐,已形成多點開花的增長格局,爲業務版圖拓展注入強勁勢能。
在特色化經營方面,北京銀行提出要深化打造“五大特色銀行”:
一是將打造兒童友好型銀行,作爲支持兒童友好城市建設的重要舉措與先行樣本,持續深化構築兒童友好服務體系;
二是“伴您一生的銀行”,服務好個人和企業“兩個全生命週期”,形成系統化的服務體系;
三是“專精特新第一行”,通過提升金融服務覆蓋率,完善VC/PE 服務體系,靈活運用股債聯動模式等方式,讓科技金融成爲全行營收利潤增長、客羣結構轉型的重要引擎;
四是“成就人才夢想的銀行”,研究挖掘人才政策潛在合作機會,全面提升人才金融品牌知名度和滲透率;
五是“人工智能驅動的商業銀行”,持續開展人工智能前瞻性技術研發和應用落地,推動AI深度賦能具體場景。
例如,北京銀行在行業內率先提出打造“專精特新第一行”,並上升至全行戰略。在服務專精特新企業過程中,北京銀行全生命週期金融服務始終貫穿其中。據瞭解,該行已構建出企業從初創、到成爲專精特新、到併購、到上市、到成爲領軍企業的全過程、陪伴式服務,滿足企業各類場景的金融需求。
北京銀行副行長郭軼鋒在業績發佈會上表示,未來進一步深挖專精特新的資源,加大拓展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型中小企業的各類客羣,主要做好優化組合金融供給、提升客羣的服務質效、融合人工智能、加強產品和服務的創新。
截至2024年末,北京銀行已累計爲5萬家科技型中小微企業提供信貸資金超1.2萬億元;服務專精特新客戶超2萬戶,較年初增加超6400戶;專精特新貸款餘額達1068億元,較年初增加338億元。2024年科技特色或專營支行數量分別新增28家和16家;科技金融貸款餘額3642.79億元,較年初增長40.52%,服務北京地區80%的創業板、71%的科創板、74%的北交所上市企業。
在人工智能、大數據時代,商業銀行特色經營優勢的建立離不開數字化轉型的支撐。
霍學文在業績發佈會上強調,2025年北京銀行正式進入全面數字化經營階段。他指出,當前AI正在深刻重塑未來銀行形態,而北京銀行將秉持“All in AI”理念。
北京銀行在大模型建設與應用方面持續深耕,自研百億級參數“京智”大模型。該行還打造了“AIB”人工智能創新平臺,爲全行員工提供“實時在線、人人可用、簡單好用”的AI工具箱。另外還構建了“AI+”場景應用體系,推動AI率先與辦公、客服、資金交易、財富管理、風控等高價值場景結合。
在持續深度佈局AI過程中,北京銀行已在降低運營成本、提升效能、價值創造等多方面取得明顯成效。
數據顯示,該行在科技研發領域提升研發效率約17%;累計部署自動化流程1073個,執行任務265萬件,累計節省人工3500餘人/月;一份盡調報告的完成時間可由3天縮短至1天;建立普惠全流程風控體系,智能風控模型150餘個。
(CIS)
責編:羅曉霞
排版:王璐璐
校對:蘇煥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