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之眼】以哈停火後中東局勢的變與不變
以色列與哈瑪斯戰事停歇後,雙方停火協議(包括人質交換、以軍部分撤出與囚犯釋放)成爲新秩序的起點,但加薩的治理主權仍懸而未決。哈瑪斯是否被削弱或取代、巴勒斯坦自治政府能否重返主流,皆是關鍵變數。
區域大國如埃及、約旦、沙烏地、土耳其與卡達扮演調停與仲介角色。埃及推動召開沙姆沙伊赫會議,試圖鞏固停戰成果;阿拉伯各國則在重新權衡對以色列與巴勒斯坦的外交立場。
然而,停火併不意味危機解除。哈瑪斯內部派系、反哈瑪斯勢力及巴勒斯坦社會矛盾仍可能引爆新一輪衝突。以色列雖同意部分撤軍,但仍保留邊界監控與安全緩衝區。哈瑪斯則須釋放人質並受國際監督。協議脆弱,戰火復燃風險高。
以色列同時對黎巴嫩真主黨、敘利亞境內伊朗勢力及葉門胡塞武裝保持戒備,新的摩擦點正在形成。未來區域安全架構或轉向國際監督機制,如聯合國或多國觀察團進駐;美國、俄羅斯與伊朗亦可能依新情勢調整在中東的部署。
加薩重建是最迫切課題。家園化爲廢墟,基礎設施全面毀壞,水電、醫療、下水道等系統需鉅額重建資金。環境污染、彈藥殘留、人道危機仍未解除。糧食與醫療短缺、難民安置與社區重建,均仰賴國際援助。
停火後,媒體與調查機構得以進入加薩,戰爭罪與人權議題勢必再度浮上臺面。心理創傷與社會分裂亦將長期困擾戰後社羣。
戰爭對加薩經濟的破壞極其嚴重,失業率飆升、投資枯竭。重建需龐大國際資金。埃及、約旦在援助與邊境安全上扮演關鍵角色,但同時面臨難民壓力。以色列也須承擔軍費、傷亡與國際制裁的代價。整體而言,中東經濟韌性正遭受嚴峻考驗。
伊朗在支持哈瑪斯與真主黨的同時,可能藉參與談判與援助提升區域影響力。沙烏地與阿聯則希望透過重建與外交斡旋強化領導地位。土耳其與卡達則在調停與援助上扮演關鍵角色。美國依舊是主要調停者,西方國家對以色列政策的壓力亦日增。
雖然區域冷戰格局可能暫時緩和,但代理戰爭火種未必熄滅。伊朗、敘利亞、黎巴嫩、葉門仍是潛在戰場。未來若出現戰爭罪調查與制裁機制,中東的國際法秩序將被重新定義。
總結而言,停火爲中東帶來短暫穩定的契機,距離真正的和平還有相當長的道路。未來的挑戰包括政治重構、社會重建、經濟復甦與地緣權力重組。中東正處於和平與動盪並存的關鍵轉折期。這正是矛盾論的最佳寫照,當主要矛盾消失,次要矛盾就上升爲主要矛盾。
以色列與哈瑪斯戰事停歇,雙方達成包括人質交換、以軍部分撤出與囚犯釋放等協議,成爲新秩序的起點,但加薩的治理主權仍懸而未決。圖爲以色列特拉維夫的人質親屬。美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