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之眼】如何不讓自己後悔莫及?李安的逝者如斯
李安導演。圖/金馬執委會提供
就很多人而言,過了童年,後悔就會陪伴一生。有的是因爲當時沒做而後悔,有的是因爲做了而後悔。我們知道,後悔無濟於事。因此,有什麼方法可以不後悔?國際大導演李安的經驗或許可以給我們另一種啓發。
各行各業都有基本功,與人相處也有基本功,甚至愛情也有基本功,因此,做好基本功是不後悔的前提要件。那麼,什麼叫基本功呢?就以劇本爲例,李安認爲,「現在大家寫的劇本,很多小聰明,小精采,但是整體來看,卻缺乏深度」。換句話說,深度纔是基本功。
又,作爲導演的基本功,李安說:「拍片其實是非常珍貴而難得的事情,準備了很多年,至少好幾個月,這麼多人、這麼多因素就在那一天發生,你怎麼樣把它捕捉下來。如果你的計劃或手法不到位,一不小心這些想像就會從你的指縫間溜出去,非常可惜,然後你會後悔莫及。」這告訴我們,基本功做得不好,即使機會來了,最後也會以後悔收場。
其次,不斷挑戰。李安說「我常常是挑戰自己,找我不熟悉的題材、我心裡底層最害怕、最不敢面對的一個題材。」他以他導《理智與情感》的痛苦經驗爲例:「那時候是我第一部英文電影,就我一個人,美國人就一個或兩個,講中文的更是一個都沒有,其他全部都是英國人,心理壓力很大,我想那時候就是被嚇到了。…我對他們的工業體系也不熟。大家眼睛都瞪着你,我英文又不太會講,只會蹦幾個字出來」,這就是不經一番寒徹骨,焉得梅花撲鼻香。這樣的人生,纔不會後悔。
第三,逝者如斯,這個境界就更高了。先來說一說什麼叫「逝者如斯」,之所以要解釋是因爲有些人誤解了。「逝者如斯」,李澤厚的解釋是「時光歲月就像它啊!不分日夜地向前奔流」、朱熹說是「勉人進學不已之辭」,錢穆:「去的就像這樣呀!它不捨晝夜地向前」、傅佩榮:「消逝的一切就像這樣啊,白天黑夜都不停息」,換言之,他們都把「逝」理解爲「消逝」,這並不對。這句話不是在「勉人進學不已」,而是在告訴我們要永保新鮮,不要死守着教條,既不受制於過去,也不謀畫將來,而只覺知在此時此刻。
逝者如斯就是Acting is reacting,活在當下,全心投入當下,根據當下而回應,而不是根據過去或未來或是你是臺灣人我是美國人所有的這些框架和分別而回應。
今年2月8日,美國導演公會主席葛萊特(Lesli Linka Glatter)稱讚榮獲終身成就獎的李安,說李安「是貨真價實的大師級導演。在過去三十多年裡,他執導的作品豐富多樣,大膽地跨越片種類型的藩籬——從時代劇到喜劇,從冒險片到西部片,從超級英雄電影到武俠作品——他從不劃地自限而落入窠臼,總是無畏無懼地迎向全新挑戰」。從不劃地自限、從不落入窠臼,只有「逝者如斯」的人,才能做到!而這樣的人,永遠不會後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