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雄安:如何讓人心嚮往之?
帶着對一座未來之城的期待,6月24日,記者參加了雄安新區宣傳網信局主辦、新京報社承辦的“雄安歡迎您——優秀網絡媒體推介會”,與近二十名網絡媒體人一同感受雄安的變化。
看見雄安宏偉的戰略定位
如何快速瞭解一座城?城市建設,規劃先行。第一站,我們走進雄安規劃展示中心。
“設立雄安新區,是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爲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深入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作出的一項重大決策部署,是千年大計、國家大事。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決策、親自部署、親自推動。”講解員動情地向大家介紹,到2035年,雄安將基本建成高水平社會主義現代化城市。
在規劃展示中心,跟着規劃圖、大屏視頻、沙盤,我們瞭解到雄安新區不同於一般意義上的新區,其定位是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載地,將與北京城市副中心形成北京發展新的“兩翼”,共同承擔起解決北京“大城市病”的歷史重任。
堅持城鄉統籌、均衡發展,雄安規劃形成“一主、五輔、多節點”的新區城鄉空間佈局。“一主”即起步區,在容城、安新兩縣交界區域,按組團式佈局,先行啓動建設。
通過講解和展示的形式,未來雄安可觸可感。融合城水林田澱等特色要素,雄安起步區形成“北城、中苑、南澱”的空間佈局。“‘北城’即充分利用地勢較高的北部區域,集中佈局五個城市組團,形成功能完整的市區;‘中苑’即利用地勢低窪的中部區域,營造溼地與城市和諧共融的特色景觀;‘南澱’即南部臨澱區域,利用白洋澱生態資源打造濱水岸線。”講解員解釋。
在“北城”中,一條長度超過24公里、貫穿五個城市組團的東西軸線正在火熱建設中。登上雄安新區東西軸線核心區的城際站及國貿中心片區觀景臺,網絡媒體被眼前壯觀的建設景象所震撼。這裡採用站城一體化開發模式,緊鄰中化、華能等央企總部,與金融島片區隔明珠湖相望。據現場工作人員介紹,未來這裡將是雄安新區最繁華的地方。
規劃引領,謀定而動。截至2025年6月,雄安新區開發面積約202平方公里,總建築面積達5395萬平方米,4963棟樓宇拔地而起。環城市外圍道路框架、內部骨幹路網、生態廊道、水系構成的城市建設“四大體系”基本形成。
看見雄安智慧、綠色的城市底色
雄安如何成爲一座未來之城?奧秘在於這裡有“三座城”,即“地上、地下、雲上”三座“城”,共同規劃、共同建設、共同生長。
在雄安城市計算中心,各家網絡媒體逐漸讀懂了三座城的內涵。這裡被稱作雄安的城市大腦,有超過330億條城市運行數據匯聚在一起。地上、地下兩座城中的每一棟建築、每一條道路、每一根管道,都會在網絡平臺形成與之孿生的數字化模型。
“通過安裝在管廊上的傳感器,地下管廊的各項數據實時回傳至管理平臺,可以在‘雲上’這座城實現數字巡檢,發現問題快速響應,從而降低長期運維成本、提高城市運轉效率。”雄安城市計算中心工作人員介紹。
不止於此,通過遍佈城市的傳感器網絡,道路上的激光雷達與攝像頭捕捉車流軌跡,社區水電錶被精準記錄……這些都在無形中讓居民的生活更便利。
硬科技帶來高效、便捷之外,出門見綠的生態讓這裡的居民感受到工作之餘的愜意。活動期間,網絡媒體先後來到了燕南堤公園和悅容公園。
如今,位於白洋澱北部的燕南堤公園已成爲雄安的熱門旅遊目的地。800米長的堤道兩側蘆葦盪漾、荷花盛放,拱橋、棧道、亭廊依次排開,步移景異,宛若畫中游。大家紛紛拿出手機,記錄眼前美景。
經過系統治理,曾經受到污染困擾的白洋澱,水質已提升至Ⅲ類並連續四年鞏固保持。截至目前,澱區野生鳥類達296種,較新區設立前增加90種,全球極危物種青頭潛鴨在這裡繁衍棲息。
融入城市的悅容公園更是市民休閒的好去處。在這裡,自然風光和歷史建築相互輝映。網絡媒體登上安和塔,一覽雄安啓動區的建設成果,不禁感嘆“在這裡見證歷史”。
“先植綠、後建城”是雄安堅持的建設理念。在雄安參觀期間,讓自媒體劉愛民感受頗深的一句話是“300米進公園,1公里進林帶,3公里進森林的建設目標”。他認爲這是判斷一個城市是否宜居的重要因素。
如今這個目標正在實現。8年來,雄安新區綠化面積達74.1萬畝,森林覆蓋率從新區設立前的11%提高到如今的35%。藍綠交織、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雄安畫卷正在鋪就。
看見雄安廣闊的發展空間
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的建設,最終用於支撐雄安的高質量發展。如今,雄安新區已進入到大規模建設與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並重階段,將大力發展空天信息和衛星互聯網、人工智能、新材料三大產業鏈,加速最新科技成果在雄安孵化、轉化。
作爲北京科技創新“金名片”的中關村科技園,在京津冀協同發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2023年8月30日,雄安新區中關村科技園正式開園運營。爲高質量服務企業落地和發展,雄安中關村科技園聚集幾十家專業服務機構打造了一站式集成服務中心,服務範圍涵蓋了企業投融資、政策申報、金融服務、科技創新、知識產權等多個領域。
在這裡,網絡媒體一起走進獨角獸企業梅卡曼德機器人公司,瞭解這家企業如何爲工業機器人裝上“眼睛”和“大腦”。2024年將總部搬到雄安後,梅卡曼德與多家企業發起成立雄安新區中關村機器人產業聯盟,推動產業鏈上下游合作。
如今,雄安正在從“新區”向“創新之城”轉變。央企目前在新區設立的各類分支機構超過300家,中國星網正式遷駐辦公,華能總部、中化總部加快開展內部精裝修,中礦總部加快建設。
“妙不可言、心嚮往之”,此次活動讓我們初步感受到雄安之“妙”。封面新聞運營傳播中心總監丁偉說,“這是第一次來雄安,大家都知道設立它的重大意義,來到雄安是圓夢的旅程。這裡,正向全世界發出熱情的聲音:雄安歡迎您”。
來源 政事兒微信公衆號
編輯 高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