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之眼】大罷免與外籍媒體報導指向

大罷免結果,證實許多外籍媒體確實是戴着有色眼鏡在看臺灣政治,同時亦在隨意投射內心潛在渴望。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7月26日大罷免政治風潮首批投票結束後,許多政治評論者注意到外籍媒體對於臺灣社會此項政治活動,若非報導高度失實,就是提出相當偏頗言論;但就新聞媒體專業與報導品質來說,此種表現確實是會讓讀者大搖其頭難以恭維。

針對此種狀況,好友方恩格認爲是民進黨與推動大罷免團體經營外籍媒體相當成功,筆者則是透過個人社交媒體帳戶表示,此種現象證實許多外籍媒體確實是戴着有色眼鏡在看臺灣政治,同時亦在隨意投射內心潛在渴望。謹此提出下述分析觀點,祈請各方先進不吝指正。

針對這個現象,首先吾人必須理解,各方在討論此事時,所聚焦外籍媒體其實是鎖定在歐美各個強權國家主要媒體,特別是經常報導國際社會政治經濟動態,並且發表權威性評論之主流媒體。

其實國際社會各個媒體會針對臺灣政治脈動提出報導評論者,都有其各個不同考量因素,但臺灣社會政治菁英與經貿領袖總是將媒體輿論關注重點,置於前述歐美強權國家主要媒體,偶爾也會將目光轉向日本重量級媒體,但其畢竟不是最重要國際社會政治輿論關鍵戰場。

不過對於中國大陸、東南亞各國以及歐美以外其他地區媒體,就算報導評論臺灣政治動態,通常都不會在臺灣社會政經高層媒體雷達搜索掃描涵蓋範圍內,此係源於根深蒂固敵我矛盾與無視輕忽態度所致。此種關注焦點配置結構其實是依據國際社會權力架構,更是追隨全球各國重視臺灣政治生態變化情勢而定,完全不會令人感到意外。

其次就要談到,究竟是誰在主導此等報導嚴重失實與評論極度偏頗媒體產出物;許多針對此種狀況評議矛頭,基本都指向外籍媒體派駐臺灣記者或是與其合作自由撰稿人,並指控執政黨政體系運用公務資源以及管控資訊釋放,來交好、拉攏甚至收買媒體記者。

但此種觀點卻未見得看法周延,此因吾人若是媒體產出物作業流程,駐外記者稿件必須經過媒體編輯審視並且潤飾文字後纔會問世,因此若是認爲此等外籍重量級媒體編輯從不審慎把關,任由其派駐臺灣記者隻手遮天任意報導評論,此種論斷恐怕確實值得商榷。

誠然確實曾有某位外籍媒體記者,因爲其夫婿負責對我供售軍備作業,因此透過社交媒體發文,對我政治高層極盡阿諛奉承之能事,成爲業界笑柄。但個人社交媒體發言內容,畢竟還是不能與其所屬媒體報導指向完全劃上等號,但此亦確實能讓臺灣社會深切認識到,外籍媒體記者並非完全公正中立,其極有可能維護私人利益與特定立場。

不論是何種社會,每個媒體都有立場;考量媒體生態與報導評論產製過程,任何產出物都會受到媒體金主、政治當權者、管理高層、編輯以及身處第一線負責報導記者,再加上邀約評論者撰寫稿件與審理其評議內容之主筆高層影響。吾人若是仔細想想,若非從上而下,從源頭到末端,能夠匯聚出某種政策指導,怎麼可能會產生如此嚴重失實報導與極度偏頗評論呢?

假若再思考美國政府曾由國際開發總署撥發資金,透過財閥鉅子所設基金會轉手,刻意資助特定媒體與其他國家政治人物、學者與意見領袖,其實就能夠理解到,外籍媒體對於臺灣政治情勢發展報導評論,其實是存在其特定政治期待與預期路線,而且從態度上經常在無意間顯露出說教身段與指導姿態。所以不論其報導與評論,經常在投射情緒性內心渴望,從而大膽預測與推論就因此層出不窮。

最後就要提到臺灣政壇高層許多都曾赴外留學,在其求學進修過程中,此等西方主流媒體重量級知識菁英評論發言,或是針對特定國際情勢報導指向,經常都與歐美強權政策取向不謀而合,因此就自然成爲其撰寫論文重要參考資訊來源與論述基礎。所以透過外籍媒體報導評論指向,作爲觀察歐美強權政策發展重要參考指標,其實正是臺灣政壇與學界菁英人士不自覺行爲模式。

在此種資訊供需生態結構下,臺灣政壇高層重視外籍媒體報導評論,並且刻意交好其所派駐臺灣記者;臺灣本身媒體亦經常引述特定外籍媒體報導,同時將其視爲歐美強權對臺政策變化風向球,因此從派駐臺灣記者到外籍媒體編輯與高層,就自認獲得操弄臺灣政治地位與發揮指導未來政治情勢發展空間。

所以外籍媒體報導就從理應觀察臺灣政治情勢是如何發展,變成開始描繪其所認定應該發展樣態與前景。再次提醒,此係源自系統性羣體盲目思考與自以爲是所致,而不是派駐臺灣記者能夠隻手遮天,讓此等外籍媒體報導評論如此跌跤。吾人必須警覺,歐美強權主流媒體針對特定議題,顯現系統性羣體盲目思考時,通常就是被報導當事國厄運開端,臺灣社會能夠避免此種無情詛咒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