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中國平安郭曉濤,解碼“萬億巨頭”的科技、醫養雄心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曹媛 香港報道
8月27日,中國平安(601318.SH、2318.HK)舉行2025年中期業績發佈會。
中國平安是“深圳創新四姐妹”中唯一的金融企業。上半年,平安歸母公司營運利潤達777.32億元,同比增長3.7%;壽險及健康險業務新業務價值同比增39.8%。平安還將派發中期股息每股現金人民幣0.95元,同比增長2.2%,其分紅水平已經連續超十年保持增長。
中國平安聯席CEO郭曉濤稱2025年是平安“創新力度最大、改革推動力最強、戰略縱深最深”的一年。此次發佈會也釋放了平安多重業務與戰略信號:
平安壽險渠道改革進入收穫期,醫養戰略差異化賦能效果顯著;資產配置方面,明確將圍繞新質生產力與高分紅方向適度加大權益配置;科技戰略層面,平安首次公開“AI IN ALL”核心邏輯,披露“五智”戰略佈局。
會後,圍繞市場關心的熱點話題,21世紀經濟報道專訪郭曉濤,詳解中國平安在科技戰略、醫養賽道差異化佈局及股東回報規劃。
中國平安“AI IN All”
在科技創新領域,中國平安近年來動作頻頻。據郭曉濤介紹,平安在AI技術的最新戰略思考是“五智”戰略,具體爲智能化營銷、智能化服務、智能化運營、智能化管理、智能化經營。核心邏輯是“AI IN ALL”,“我們會用AI把整個金融、醫療養老的價值鏈從頭到尾全部做一遍。”
“AI包括算力、數據、算法、場景四大核心要素,但平安更注重‘站在巨人肩膀上做垂域創新’。”郭曉濤解釋稱,平安一方面借力開源大語言模型降低技術門檻,另一方面則深耕垂直領域,憑藉海量、垂域數據優勢,在覈保、理賠、風控、運營等環節,醫療、養老、金等垂直領域打造專屬垂域大模型,形成差異化技術壁壘。截至目前,平安有自研垂域大模型67個、上半年新增14個。
值得關注的是,平安的AI應用已從“感知式”向“操作式”跨越,逐步落地“智能體應用”。截至2025年上半年,平安已打造約2.3萬個智能體,覆蓋超20%員工的日常工作場景。
“智能體不僅提升了員工工作效率與銷售轉化能力,更優化了客戶互動體驗,最終實現降本增效與業務增長的雙向賦能。”郭曉濤補充說。
“四到+六最”構建醫養護城河
面對金融業同質化競爭加劇,中國平安將醫養服務視爲“破局關鍵”。郭曉濤直言,醫養賽道是“規模大、增速快、與金融高度協同”的“長坡厚雪”賽道,預計未來市場規模將突破20萬億級,而醫療、健康、養老服務正是平安打造金融差異化優勢的核心抓手——“得服務者得天下”。
記者瞭解到,在醫養領域,平安構建了“四到”+“六最”服務體系,覆蓋客戶全場景需求:
“四到”包括:“到線”指通過家庭醫生、養老管家提供在線健康諮詢、疾病管理、慢病管理等服務;“到店”指依託線下醫療網絡、體檢網絡、健康管理網絡,爲客戶提供就近便捷服務;“到家”是將醫療檢測等服務送上門,解決行動不便或時間緊張客戶的需求;“到企”指深入企業爲員工定製健康管理服務,拓展B端服務場景。
郭曉濤表示,“四到”體系的最終目標是實現“六最”效果:讓客戶找到“最好的醫生”、匹配“最適合的治療方案”、獲取“最適配的藥品/醫療器械”、選擇“最合適的醫院”、安排“最便利的時間”、享受“最好的體驗”,通過服務深度綁定客戶,反哺金融主業增長。
業績支撐分紅超十年連漲
“我們要做好股東的打工仔。”郭曉濤在談及股東回報時,引用中國平安董事長馬明哲的表述強調公司長期價值導向。半年報數據顯示,2025年上半年中國平安現金分紅金額再度提升,將派發中期股息每股現金人民幣0.95元,同比增長2.2%,至此平安現金分紅水平連續超10年增長。
“分紅持續提升的背後,是業績的持續健康穩定發展。”郭曉濤表示,上半年公司整體業務增長穩健,壽險板塊表現尤爲強勁,各項前期改革措施已逐步釋放成效。對於全年業績走勢,他明確表示“信心充足”,並承諾將維持穩定的分紅政策,爲股東提供長期、可持續的投資回報。
他認爲,從行業背景看,當前金融業正逐步進入“存量化競爭+同質化競爭”階段,而中國平安憑藉壽險業務的強勁增長與綜合金融佈局,仍實現了優於行業的業績表現,爲分紅穩定性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