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趙精武:規制低俗短視頻亂象需重拳出擊|聚焦短視頻亂象治理

近期,以“軟色情”、低俗爲噱頭惡意營銷引流的短視頻頻現網絡,此類短視頻爲何成爲引流“法寶”?“擦邊”內容如何杜絕?爲此,記者採訪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網絡空間國際治理研究基地副主任趙精武。

記者:現有法律對“軟色情”有作出界定嗎?

趙精武:現行立法並沒有對“軟色情”作出明確界定。這不是所謂的立法空白或者法律滯後,而是實踐中“軟色情”短視頻的內容、類型複雜所致。不過,現行立法也間接提及了“軟色情”相關的判斷要素,如《網絡主播行爲規範》中規定,網絡主播在提供網絡表演及視聽節目服務過程中不得出現服飾妝容、語言行爲、直播間佈景等展現帶有性暗示、性挑逗的內容。

記者:您覺得“軟色情”短視頻出現的成因是什麼?

趙精武:一方面,短視頻平臺主體責任履行不到位,除了短視頻推送機制存在技術漏洞,未能通過增加優質短視頻推送權重等方式引導網絡信息內容生態外,部分平臺爲了保證用戶活躍度、平臺短視頻內容“豐富度”等,僅以刪除被多次舉報和顯著違法的短視頻作爲應對措施,故意放任“軟色情”短視頻的發佈和傳播。另一方面,部分違規用戶刻意躲避平臺內部管理,以及MCN機構在背後推波助瀾。

記者:低俗短視頻傳播會帶來怎樣的不良影響?

趙精武:低俗短視頻的社會危害性是顯而易見的:第一,污染整個網絡空間信息內容生態體系,破壞社會道德風尚。尤其是低俗短視頻的“成本低、回報快”的產業現狀,更有可能誘發“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使得整個網絡空間充斥違法不良網絡信息。第二,“擦邊”“軟色情”等短視頻更有可能誘發色情交易、網絡詐騙等違法犯罪活動,線上的“軟色情”成爲線下賣淫嫖娼的“溫牀”。第三,網絡“軟色情”荼毒未成年人,在實踐中,甚至出現以未成年人爲主導的“舉牌”色情活動,即花費不同金額,可以在指定的未成年人隱私部位寫上買家定製的內容,甚至一度形成“舉牌博主——代理宣發——買主消費”的黑灰產業。

記者:如何纔能有效遏制低俗短視頻的產生和傳播?

趙精武:需要多方主體共同參與:第一,需要監管機構不定期地採取監管措施進行常態化打擊。在面對海量的網絡信息內容時,監管機構可以考慮引入AI技術工作輔助監管,定期公佈“軟色情”短視頻典型案例,以便更高效地識別和定位“軟色情”短視頻。第二,網絡平臺需要嚴格落實主體責任,不僅需要合理調整短視頻推送機制,提高優質內容的推送比例,還需要嚴格落實網絡實名制、違規視頻處置機制、黑名單機制等。第三,用戶需要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自覺抵禦低俗短視頻的侵襲,及時舉報、投訴違法違規的短視頻。

【來源:檢察日報正義網 作者:何慧敏 謝思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