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全國政協委員、東亞銀行聯席行政總裁李民斌:對民營企業授信佔比將從30%逐步提高到50%
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全國兩會報道組 餘紀昕 上海報道
今年2月證監會發布的《關於資本市場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實施意見》,強化了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要求,提出全生命週期服務科技型企業,重點支持八大戰略性產業。
近日,全國政協委員、東亞銀行聯席行政總裁李民斌在接受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全國兩會報道組21世紀經濟報道(下稱“21世紀”)記者專訪時表示,應促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科創企業出海,應用人工智能技術爲經濟創造新動力,進一步發揮前海與香港在國家金融業對外開放試驗上的協同效應。
李民斌告訴21世紀記者,“今年,我就以上議題分別作了提案。一是,建議香港發揮作爲國際金融中心優勢,成爲科創企業出海的‘超級服務商’。二是,加強雲算力建設、逐步放開大模型對客服務,完善金融業大模型相關監管。三是,推動人民幣國際結算、拓寬離岸人民幣投資渠道,探索給予跨境經營企業自主選擇在岸離岸匯率通道,爲人民幣國際化創造更多有利條件。四是,建議在前海試點深港‘總部企業內部資金通’,允許符合條件的‘雙總部’企業在一定額度內在集團內部自由劃撥資金。”
21世紀:最近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利好消息頻出,您認爲民營經濟現下融資端、業務端痛點何在,哪方面條件急需改善?
李民斌:解決民營經濟的融資和業務痛點需要政府、金融機構和企業共同努力,通過政策支持、金融創新和企業自身提升,推動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
在融資端方面,目前民營企業通常遇到這些問題。一是,“融資難、融資貴”,尤其中小微企業,由於規模小、抗風險能力弱,難以獲得銀行貸款,即使獲得貸款,利率和費用也較高。二是融資渠道單一,主要依賴銀行貸款,股權融資、債券融資等渠道受限,難以滿足多樣化融資需求。三是信息不對稱,銀行難以全面評估民營企業的信用和風險,導致貸款審批嚴格、流程複雜。
要改善民企融資端問題,應完善融資擔保體系,加大擔保支持,降低擔保費用,提升民營企業融資能力。拓寬融資渠道,積極鼓勵股權、債券融資,支持民營企業上市和發行債券,發展供應鏈金融。加強信用體系建設,完善信用信息平臺,提升民營企業信息透明度,降低銀行風控成本。
業務端上,民營企業的痛點有這幾方面,市場競爭激烈,市場份額受限。成本價格上升,原材料、勞動力等成本增加,壓縮了企業的利潤空間。創新能力不足,技術、人才和資金的限制,導致民營企業創新能力較弱,難以形成核心競爭力。
要改善民企業務端問題,應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簡化審批流程,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營造更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加大政策支持、提供稅收優惠、財政補貼等,支持民營企業技術創新和轉型升級。加強人才培養、完善人才培養機制,爲民營企業提供更多高素質人才。
在投融資環境上,金融機構應進一步開發適合民營經濟特點的金融產品和服務,例如,充分利用科技手段和交易大數據,爲民營企業融資提供增信手段,降低融資成本。作爲民企的“共生夥伴”,銀行應共同構建“民企敢投、銀行敢貸、政府敢扶”的正向循環生態,着力優化民營經濟的投融資環境。
21世紀:您認爲東亞銀行在支持民營經濟發展、滿足實體產業信貸需求,尤其在強化金融市場對科創企業客戶發展的支持力度方面,近年來發揮了哪些積極作用?作爲一家民營銀行,在民營經濟持續向好趨勢下,東亞銀行將迎來哪些新的發展機遇?
李民斌:作爲一家長久立足內地的港資銀行,東亞銀行會利用跨境服務優勢,助力民企走出去、在全球市場發展。我們留意到,很多企業最近積極探索境外市場,部分把香港作爲出海基地。東亞銀行可以爲其提供各類境外金融服務方案,例如爲在東南亞設廠的企業安排銀團貸款、固定資產貸款、匯率利率風險管理方案、貿易融資等。
近年,結合國家高精尖技術發展戰略,我行對八大行業提升到戰略層面重點支持推廣,其中絕大多數客戶爲民營企業。重點拓展的八大行業包括,信息科技與新媒體和通信、汽車及汽配、清潔能源、醫藥健康、化工、糧油與食品和消費品、儲能、高端裝備製造等。
這幾年東亞銀行着重對上述科創企業給予金融支持,推動金融資源向重點行業企業中的高新技術研發和創新、科技成果轉化和生產、技術設備改造和提升、產業轉型和升級等領域傾斜,爲科技型重點行業企業提供多元化金融服務,包括供應鏈融資、資金池、跨境業務、銀團業務、綠色信貸等。同時在大灣區成立專精特新授信業務工作小組,開闢“專精特新”和“小巨人”企業的授信綠色通道,提升金融服務質效,扶助專精特新企業茁壯成長。
未來,東亞中國計劃加大對民營企業的支持力度。繼續加大對民營企業信貸支持,每年信貸投放量將超過500億元,對民營企業授信佔比逐步提升,從目前的30%提高到50%左右。通過交易銀行產品,尤其供應鏈業務,爲核心企業上下游的民營企業提供結算和融資便利。充分利用科技手段和交易大數據,爲民營企業融資提供增信手段,降低融資成本。此外,提供一攬子綜合金融服務,包括清算和現金管理等。三是,通過合理優化貸款流程等方式,縮短民營企業融資鏈條。提升差別化利率定價能力,根據民營企業的風險狀況和經營情況,合理確定貸款利率。
21世紀:東亞銀行在服務金融創新方面近期有何具體舉措?相比同業來說有何亮點?
李民斌:東亞銀行鍼對客戶的跨境服務需求,提供更優質的產品和服務體驗。在零售業務方面,東亞銀行創新推出“跨境賬戶服務”,客戶可通過App查看內地和香港兩地的金融資產信息,全面掌握兩地資產配置情況。同時我們提供豐富的資訊平臺,及時查看全球宏觀經濟波動與微觀市場機遇。另外,創新推出“香港快匯”功能,通過兩地核心繫統直連,跳過SWIFT實現東亞中國個人客戶快速匯款至收款人在東亞香港的賬戶,通過安全認證確保資金安全,同時享有手續費減免。
對公業務方面,東亞中國於2024年推動“環球賬戶服務”(Global Account Aggregation Service, GAAS),企業客戶可通過網上銀行的新增環球服務功能,查詢簽約在東亞香港的本公司或其關聯公司賬戶的實時信息,未來該功能將進一步運用在香港並推動資金調動功能。另外,結合東亞銀行全球佈局情況與內地企業出海經營痛點,正研究服務內地企業出海開展實體經營所需的一系列金融需求,尤其針對無東亞銀行網點的國家或地區,如海外收付款、匯兌、資金歸集等,並通過金融科技手段幫助企業實現快速對賬、資金流預測與海外賬戶明細管理等。
21世紀:東亞銀行在服務金融創新上未來計劃方向如何?可以分享幾點建議或暢想嗎?
李民斌:隨着人工智能應用興起,東亞銀行加快採納該新科技,包括增加不同部門的應用場景、爲員工提供人工智能工具以提升工作效率。除了引入人工智能IT運維 (AIOps),亦會逐步開發爲不同範疇而設的AI 代理 (AI Agents),用於處理資訊、撰寫報告、協助營銷等工作。
銀行着手推行新的數據和人工智能管治框架,採用風險爲本及原則爲本的監管方針。同時,繼續豐富雲端大數據庫的數據,進行深度分析,更瞭解客戶的行爲及需要,提供度身訂造的服務和產品,改善客戶體驗。此外,我行將繼續廣泛推行數據素養培訓,並加入人工智能主題,讓更多員工參與金融科技相關工作,支持銀行建立創新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