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項目規範》將於5月實施,九州一軌減振業務迎來發展新契機

近日,住房城鄉建設部正式發佈國家標準《住宅項目規範》,該規範以安全、舒適、綠色、智慧爲核心導向,針對住宅項目的規模、佈局、功能、性能以及關鍵技術措施等方面,作出了全方位、系統性的規定,爲建築行業及其相關配套產業注入了強勁的發展動力。

從具體內容來看,《住宅項目規範》涵蓋了一系列詳細且嚴格的要求。例如,新建住宅建築的層高不得低於3米;4層及以上的住宅必須設置電梯;每套住宅均需配備至少一個滿足日照標準的房間等。其中,關於提升牆體和樓板隔聲性能的規定,更受到廣大住戶的密切關注。

市場人士分析指出,該規範對住宅聲環境指標提出了更高要求,這將顯著減少噪聲干擾。一方面,能夠有效降低鄰里之間的噪聲影響,營造更加和諧的居住氛圍;另一方面,也爲居住者打造了一個更加健康、舒適的生活環境。此外,新標準對住宅項目噪聲控制的高標準、嚴要求,將推動更多房地產開發商和建築企業主動尋求專業的降噪解決方案。在此背景下,九州一軌等在噪聲控制領域具備深厚技術積累和豐富實踐經驗的優質企業,有望在技術創新與應用落地方面發揮更爲關鍵的作用,引領行業朝着更加安靜、宜居的方向發展。

噪聲限值與隔聲限值標準提升打開行業新需求

實力與項目經驗成爲重要競爭力

據悉,此次頒佈的《住宅項目規範》針對聲環境所涉及的室內噪聲限值以及維護結構的隔聲限值,均提出了更爲精細且嚴苛的標準。其中在噪聲限值方面,新規範着重對住宅建築內的電梯、水泵、變壓器等共用設施設備,以及空調外機或新風機組傳播至臥室、起居室內的建築設備結構噪聲,還有衛生間排水噪聲限值作出了明確規定。

而在隔聲限值方面,新標準在現行規範的基礎上進行了全面升級。一方面,顯著提升了臥室、起居室與相鄰房間之間分戶牆、分戶樓板的隔聲性能,明確規定了臥室、起居室樓板的撞擊聲、隔聲性能指標。另一方面,建築外窗的隔聲性能也得到了顯著提升。這一系列規定,充分彰顯了“好房子要隔聲”的先進理念,同時也爲後續建築在減震降噪方面提出了更高的挑戰與要求。

作爲國內減振降噪綜合解決方案領域的領軍企業,九州一軌憑藉深厚的技術積澱和豐富的實踐經驗,在該領域獨樹一幟。公司結合自主研發的減振降噪系列產品,實現了對噪聲和振動污染的精準治理,先進技術更已廣泛應用於軌道交通、工業與民用建築、機械裝備等多個領域。特別是在民用建築減振降噪領域,九州一軌憑藉多年的技術鑽研和項目實踐,構建了堅實的技術壁壘。該領域不僅是公司技術專長的核心應用場景,也使其在行業內贏得了廣泛的讚譽和認可。

從過往成果來看,九州一軌曾爲廣州、北京、溫州等多個城市的TOD上蓋項目和成都怡心湖現代城、廈門新機場、天津地鐵沿線新增文物展廳減震(隔振)等項目提供綜合性的技術服務,憑藉專業的技術團隊、全面的產品體系和豐富的項目經驗,公司對項目涵蓋的軌道、建築及設備進行一體化的振動噪聲精準控制,這也展現了其在複雜環境下強大的綜合實力。

業內人士分析指出,上市之初九州一軌就憑藉新噪聲法時代下科創板首隻軌道交通聲學環保新股的獨特身份備受矚目。經過近年來的穩健發展,公司憑藉卓越的技術實力、優質的產品服務和良好的市場口碑,持續獲得市場的高度認可,形成了強大的市場競爭力。這爲《住宅項目規範》實施後,公司能夠迅速響應市場需求,提供符合新標準要求的解決方案奠定了堅實基礎。預計未來,隨着《住宅項目規範》的全面實施,市場對高品質住宅的需求將持續攀升。九州一軌有望填補行業巨大的需求空間的同時,實現自身規模的不斷擴張,並持續引領減振降噪行業邁向新的高度。

研發成果涉及建築噪聲與隔聲控制

技術優勢奠定核心驅動力

強大競爭力的背後,離不開公司對於核心技術的長期深耕。

身爲國家高新技術企業,九州一軌始終將技術研發與積累視爲企業發展的核心驅動力。截至2024年上半年,公司已擁有專利122項,其中發明專利30項、實用新型90項、外觀專利2項。

目前在技術領域,公司已具備了包括阻尼彈簧浮置道牀隔振系統技術、城市軌道交通裝配式浮置隔振軌道成套技術等衆多核心技術成果。同時,其研發的建築用阻尼彈簧隔振器、聚氨酯減振墊適用於建築基礎整體噪聲振動控制,可有效隔離來自敏感振源的振動,保證整棟建築的振動和聲學特性,並可用於部分設備的減振降噪,對於噪聲限值和隔聲限值均可起到重要作用。

上述業內人士進一步指出,九州一軌的技術能夠爲《住宅項目規範》的建築噪聲與隔聲控制提供重要支撐,這是公司多年深耕技術研發的成果。此外,作爲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公司不僅在技術研發上取得了顯著成就,同時也建立了城市軌道交通振動與噪聲創新技術評估與驗證平臺,培養了專業化人才團隊,爲國家和地方環境管理提供了政策、標準、規範以及工程技術、設施運行管理等多維度支撐。這些技術和平臺的建立,不僅進一步鞏固了九州一軌在行業內的競爭優勢,更爲其未來的長遠發展築牢了根基,使其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能夠穩健前行,不斷開拓新的發展空間。

免責聲明:本文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