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修訂發佈《住宅物業服務標準》 10月1日起實施

7月4日,北京青年報記者獲悉,北京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正式修訂發佈新版《住宅物業服務標準》(以下簡稱《標準》)。《標準》將於2025年10月1日起實施。相比於2010年版《標準》,新《標準》在優化分級模式、創新自由搭配、突出效果導向、鼓勵智慧發展等方面實現綜合提升。

“剛性底線”保障安全,“柔性等級”體現差異

《標準》構建了“剛性指標 + 柔性指標”的雙層結構。其中,剛性指標不設等級劃分,作爲物業服務的“必答題”,涵蓋法律法規、強制性規範的要求,如消防安全、信息公示等;柔性指標則劃定三個服務等級,根據服務頻次等進行劃分,從低到高依次爲一級、二級、三級。明確的法定責任與協商確定的權責邊界,有助於減少服務糾紛,提升透明度。

“菜單式”選擇,支持打造專屬服務

《標準》賦予業主靈活選擇權。業主可以根據房屋狀況、設施設備、綠化規模、居住人羣等實際情況,以及業主的需求與偏好,對各項柔性服務等級分別選擇。“菜單式”服務能夠較好匹配業主需求,將有限的物業費更高效地投入到業主最關注的服務項目上。同時,提升了業主在物業服務中的話語權和參與度,真正準確反映小區業主的集體意志。

突出效果導向,實現物業服務可追溯

《標準》將各項物業服務的內容、頻次等進行定量描述,實現可量化考覈,確保服務過程可追溯,爲物業服務價格測算和質量評估提供參考和依據。在此基礎上,突出效果導向,確保業主能直觀感受到服務效果。以保潔服務爲例,在明確公區地面清掃清拖頻次的基礎上,還增加了樓內地面潔淨,無污漬、水漬、積塵、雜物等針對清掃清拖效果的指標要求。服務到底好不好,業主對照《標準》可一目瞭然,也便於業主做好日常監督。

強化風險管控,推動技術創新

《標準》首次提出風險管控和突發事件應對要求,明確物業服務人應建立風險管控機制;要求定期對物業管理區域進行巡視巡查,對違法違規行爲履行勸阻、制止、報告職責。對於突發事件,做好事前充分防範、事中迅速應急、事後總結評估,不斷提升應急處置能力。同時,鼓勵物業服務人積極開展物業服務智能化及信息技術的研發、應用及推廣,推動物業服務提質增效,適應行業高質量發展要求,更好地滿足人民羣衆需求。

市住房城鄉建設委員會相關負責人表示,新修訂的《標準》不僅爲物業服務人提供了規範服務的“指南”,也爲政府部門強化監管提供了“標尺”,更賦予了廣大業主維護自身權益的“監督卡”,進一步推動業主和物業服務人之間建立友好互信、和諧消費關係,穩步推動物業服務行業的規範化和專業化發展。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宋霞

編輯/馬曉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