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美代表:關注川習通話 美國對臺政策不變
我國駐美代表俞大㵢。圖/聯合報資料照
美國總統川普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昨天通話,駐美代表俞大㵢表示,美中展開對話是正面進展,臺灣高度關注美中談判進程,確保臺灣議題不淪爲交易或交換籌碼。他並強調,美國對臺政策不變,雙邊交流合作仍密切。
川普(Donald Trump)昨天與習近平通話近2小時,這是他重返白宮、對中國加徵鉅額關稅以來,第2次與習近平通話。兩人上次通話是在今年6月。
對於川習通話,俞大㵢昨天接受「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雜誌專訪表示,美中雙方對話是好事,臺灣高度關注這些談判,「以確保臺灣議題不會被拿來作爲交易或交換籌碼」。
「外交政策」指出,美中雙方在川習通話後立即發佈的紀要都未提到臺灣,但近年來,中國不斷加大對臺施壓,進行軍事挑釁。
根據報導,俞大㵢嚴肅看待中國威脅,但淡化了外界認爲川普政府執政下,臺灣可能得在沒有美國支援下面對威脅的說法。他表示,「美臺雙邊互動非常緊密…我們的溝通持續進行」,並強調美國對臺政策的基本立場沒有改變。
至於先前被取消的美臺國防官員會議,俞大㵢說,「後來在其他地方舉行了」。
談及臺海安全,俞大㵢示警,若中國入侵臺灣,將對全球造成影響。全球逾半數貿易經由臺灣海峽,更不用說臺灣在半導體產業的關鍵地位,一旦爆發衝突,不僅臺灣港口將遭封鎖,中國、日本及韓國的港口也會被波及,全球貿易恐將全面停滯。
在強化自我防衛方面,他指出,臺灣政府已承諾2026年國防預算將提升至超過GDP的3%,若依北約標準,整合基礎建設與防衛相關支出計算,臺灣明年整體防衛投入將超過GDP的5%。
不過,俞大㵢也點出美國對臺軍售交付延宕的問題。他舉例,臺灣在2019年川普第一個任期內採購的108輛M1A2T戰車,直到去年才陸續分2批部分交付。
「我們在必要的國防上花再多錢都沒問題,但如果拿不到裝備,就會是問題」,他表示,「這不是在責怪任何人,只是進度慢了」。
另外,俞大㵢指出,臺灣在全球科技與供應鏈扮演關鍵角色,隨着半導體產業快速成長,更必須確保關鍵供應鏈主要分佈於民主國家。一旦臺海發生衝突,他認爲美國人會更感到關切,因爲如果臺積電被中國接管,恐將衝擊美國。
聯合國大會在紐約舉行之際,俞大㵢下週也將赴紐約,希望向各界傳達臺灣全球價值與重要角色的訊息。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