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駿專欄》章念馳透露的信息值得兩岸反思
民主政治有好的有壞的,只有走上好的民主政治纔有現代化的可能,大陸如何走上好的民主化道路,如何避免重蹈臺灣的弊病錯路,臺灣應可作爲參考借鑑與案例。(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10月2日《中評網》有篇章念馳的口述文章〈章念馳:記黃年先生 思兩岸關係演變〉,其中有兩段話值得兩岸當局與人民深思。
第一段是,「汪道涵與我們一些學者,正是站在整個中國的立場上,站在中國實現現代化的立場上,站在民主復興的立場上審視問題的。」
「民主復興」從來不是中共的用語,而且是反「一黨專政」的,照理說,是犯大陸忌諱的,又在紅媒《中評》刊出,應該不是「民族復興」之誤吧?前面也提到「站在中國實現現代化的立場上」,似乎隱含了要實現中國現代化逃不了政治民主化這一關?
政治是每個國家社會發展最大的發動機與社會價值最有力量的抉擇及採行者,也是最重要的核心利益,大陸政治不現代化則整個中國實現現代化沒有堅實的基礎,緣木求魚。鄧小平在1986年說過:「我們提出改革時,就包括政治體制改革。……不改革政治體制,就不能保障經濟體制改革的成果,……就會阻礙生產力的發展,阻礙四個現代化的實現。」四十年前的鄧小平已有此覺悟,今人後人豈能不如古人前人?不與時俱進、開歷史倒車豈能獲致真正的現代化?
無可否認的,人類歷史迄今沒有專制不倒江山的案例,未來也沒人可以例外。一黨專政遲早要變,臺灣的國民黨就是前車之鑑,顯然不會是落實現代化的助力,反而是阻力;現代化也不是隻有物質建設,還有精神思想內涵的自由發展與優良行爲模式的文化涵養,這都不是能依靠高壓政治權力自上摜壓形塑而可臻至上乘的。民主政治有好的有壞的,只有走上好的民主政治纔有現代化的可能,大陸如何走上好的民主化道路,如何避免重蹈臺灣的弊病錯路,臺灣應可作爲參考借鑑與案例,提供第一手受害經驗,這是臺灣可以發揮貢獻之處。
第二段是,「目前看來,兩岸已山窮水盡,好像只有一條武力解決的出路。」
章念馳從中共內部的眼光看,說出「兩岸已山窮水盡」,實際上就是說,兩岸已陷入看不到和平解方的僵局,言外之意就是,中共長年宣講的「和平統一,一國兩制」從內部看來已經用盡辦法,沒有達成的希望;中共偶爾出臺對臺新措施,不過就是對外做出保持和平統一張力的假象,不讓和平統一話題冷卻罷了,最大的宣傳對象應是內部的人民,爲的是維護統治威信與穩定性吧?
章的這個說法既是對臺灣的一項重大警訊,也是委婉諷諫中共高層,必須要重新反思,改弦易轍,才能達成和平統一。若冒險武統,或能快速拿下臺灣,快意一時,但難保不會引發難以收拾的長尾效應,爲中國招致嚴重的外患災難,令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難以達成。
中國歷史上的統一都是依賴武力,沒有例外,但是世界上確實有真正和平統一的案例,就是兩德統一。最關鍵之處在於東德民主化了,雙方政治體制極爲接近,就容易僅憑和平談判統一國家。東德能,爲什麼中共不能?這是誰的問題?兩岸民主和平統一,最大的受益者當然是體量與實力大的一方,亦即中共,還有疑問嗎?
中共高層是不是應遵循自己倡導的「底線思維」,從事物之本質與底線重新思考,捫心自問,爲何在兩岸關係迄今已有幾十年和平發展之後,和平統一愈加渺茫?
當德國醞釀統一之時,美蘇英法強權都不樂見,但兩德民氣堅決可用,東德政治人物已躍躍欲試,急切地想早日登上更大的政治舞臺一展身手,競逐更大的權力,勢不可擋,美蘇英法莫可奈何,只能接受。若大陸民主化了,臺灣的政治人物可能比當年的東德更急切渴望站上夢寐難求的大舞臺,奔赴大陸發展,還需武統嗎?
兩德能和平統一,在己不在人,兩岸卻不能,託言國際勢力干擾,這不是擺明了中國人的素質遠遠不及德國人嗎?這不是故意丟老祖宗的臉嗎?還有什麼「四個或五個自信」可言?空言誤國,實幹興邦,欲實幹就必須坦誠面對現實,跟上人類文明發展階段,纔有現代化的 興邦可言。
兩千多年前的《禮運大同篇》就有了「天下爲公」的說法,中國應爲全體中國人之中國,不應爲一黨私屬之禁臠,中國纔有可能獲致真正現代化,也纔有達成真正之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可能。
(作者爲政大國發所博士)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