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光耀、劉元春同臺解讀對外開放、政策加力 下半年經濟怎麼走?

今年上半年,我國交出了令人欣喜的經濟“成績單”。官方數據顯示,初步覈算,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達66.05萬億元,同比增長5.3%。同時,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爲52%,成爲拉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

下半年經濟怎麼走?政治局會議透露了哪些信號?8月9日晚,央視財經《對話》節目邀請了財政部原副部長朱光耀、上海財經大學校長劉元春共同探討當前宏觀經濟的熱點話題。

政治局會議釋放積極信號 加力政策值得期待

7月30日召開的政治局會議,分析研究了當前經濟形勢,部署下半年經濟工作。

“此次政治局會議我最關注的提法是‘要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朱光耀表示,政治局會議作出了判斷,即我國發展環境面臨深刻複雜變化,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並存、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多。這是非常準確的判斷。這些難預料的因素包括美國搞所謂的對等關稅,且美國在與一些國家分別達成的所謂的協議中,又增加了許多任意強加的條款。在這種情況下,中國作爲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一方面要與美國進行認真、坦誠的談判,同時,要向世界表明立場,即中國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高標準地接軌先進的世界貿易規則、規制管理、標準,這對中國有利,也對世界有利。

劉元春表示,政治局會議中關於經濟的表述,最核心的是“持續發力、適時加力”。持續發力即按照既定方針進行推進,上半年我國經濟發展符合預期,這表明我國從去年“9·26”以來所實施的一攬子增量政策號準了脈、給準了藥,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爲何要適時加力?劉元春認爲,首先,下半年中美關稅談判具有不確定性;其次,房地產市場面臨調整,要從前期的保交房、保流動性全面轉向新發展模式、城市更新以及農民工市民化等,轉變的過程中可能出現一些超預期變化;第三,“反內卷”如何進行有序推進還有待觀察;最後,目前的低價現象還沒有完全剎住車,再疊加老百姓關注的消費、投資問題仍面臨新的不確定性和衝擊,“我們必須進行相機決策,在原來更積極的宏觀經濟政策定位的基礎上適時加力。”

“反內卷”政府應搭建治理框架 讓市場發揮淘汰作用

近期,“反內卷”也是宏觀經濟領域的一大熱詞。7月1日,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強調,縱深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要聚焦重點難點,依法依規治理企業低價無序競爭,引導企業提升產品品質,推動落後產能有序退出。

《對話》節目現場,有觀衆提出,“卷”讓商品價格更便宜,是否“捲一捲”也沒什麼不好?

對此,劉元春認爲,從老百姓的角度來說,有時候佔點“小便宜”也挺好,但從更高角度來看,這種“小便宜”無法持續,比如“外賣大戰”中的“零元購”,不花錢就能買到東西,這違背最基本的市場原則。所以,如果企業有技術創新,也在進步,但掙不到錢,最後的結果可能是大量企業倒閉,出現大量失業。所以,如何從不規範的“內卷式”競爭迴歸到常態化、有序、可持續的競爭中,是一個國家進行市場微觀監管和秩序重構的關鍵。

朱光耀則表示,中國的高科技產品在全世界領先,這是市場競爭和企業奮鬥的結果。所以,認真面對價格挑戰,就要提高宏觀管理水平、監管能力和反壟斷能力。“總體的戰略、規範的規則治理應該政府主導,但具體淘汰哪些落後產能,除了官方限制發展的以外,其他的都應該通過市場在自行發展的過程中來淘汰、解決、完善。政府要搭建治理的框架,而不是具體地去讓企業幹什麼。”

房地產已度過最危險時刻 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提升支撐股市

此外,針對生育政策、房地產、股市等熱點話題,專家在節目中也進行了探討。

朱光耀認爲,每年3600元的生育補貼金額是一次突破,中國面臨較大的人口增長壓力,應該對下一代有更多投入和財政支出的支持。“當然,光靠錢解決不了所有問題,還需要整體的配套措施,比如延長女性哺乳假期、保障女性生育期間的工資收入等,這不僅需要國家行動,還要企業有統一的認識,但是無論如何,各方都應致力於爲適齡婦女創造更好的條件,這是爲了家庭,也是爲了國家的未來。”

針對房價問題,劉元春認爲,中國房地產已經度過了最危險的時刻,第一階段基本戰略目標完成後必須進入第二階段,即必須進行存量深度調整,使市場出清,且必須構建房地產新發展模式。同時,房地產市場調整要配合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目標,解決城鄉差距、城市貧富差距和農民工市民化等問題,這一定要兩軌推進,“可以利用政策性工具,加大收儲力度和提供保障性住房力度,以及加大新型城鎮化和城市更新的力度。”

針對股市問題,劉元春表示,穩股市與穩增長密切相關,股市不穩定,投資者的資產負債表就不穩定,大家的預期也就不穩定。以往,我們總認爲股市對經濟的作用不是太強、太明顯,但近年來,以科創爲主體的趕超型經濟體已經讓資本市場對增長有了真正的支撐,包括基礎研發、產業升級和科創金融,而這恰恰是一個經濟體穿越週期的基礎性力量。中國創新所帶來的敘事邏輯的變化,改善了投資者的情緒。當前,中國的技術在進步,產業在升級,但微觀的財務狀況還在惡化,這一定走不遠。“反內卷”可以提升大量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從而讓股市有財務支撐。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潘亦純

編輯 楊娟娟

校對 劉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