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德時代首屆超級科技日 釋放這些信號|聚焦
《科創板日報》4月22日訊(記者 曾樂) 2025上海車展開幕在即,各企業間“摩拳擦掌”,競相舉行新品發佈活動。
其中,4月21日,寧德時代舉行其首屆超級科技日,併發布了三款動力電池產品——鈉新乘用車動力電池、驍遙雙核電池、第二代神行超充電池,以及一款蓄電池產品——鈉新24V重卡啓駐一體蓄電池。
上述新品中,涉及寧德時代雙核架構(含高壓雙核、低壓雙核、結構雙核、熱失控安全防護雙核、熱管理雙核等)、自生成負極電池技術(即:不再使用傳統的石墨負極材料,讓元素以金屬的形式沉積在集流體上,可讓電池體積能量密度提升60%,重量能量密度提升50%)、“電電增程”技術(即:可結合車輛的行駛狀態與用戶駕駛習慣,智能調控兩個能量區的分配策略)等。
寧德時代首屆超級科技日結束後,4月21日晚間,寧德時代研發體系聯席總裁、21C研究院院長歐陽楚英,寧德時代國內乘用車、商用車首席技術官高煥,寧德時代市場部總經理羅堅接受了《科創板日報》等媒體採訪,並就此次發佈的多款新品及相關技術,進行了介紹與回答。
▍自生成負極技術對正、負極材料影響幾何
《科創板日報》記者注意到,業內對於寧德時代自生成負極技術頗爲關注。
“無負極的概念早就有了,鋰電領域也有,但確實不好做。”有業內人士向《科創板日報》記者表示。
據介紹,在自生成負極技術中,寧德時代不再使用傳統的石墨負極材料,而是讓元素以金屬的形式沉積在集流體上,可讓電池體積能量密度提升60%,重量能量密度提升50%,在同樣的電池包空間內,配置更多電量,支撐起更長的續航。
此外,寧德時代自生成負極技術,可適配多種材料體系。比如,鈉離子體系搭配自生成負極電池技術,能量密度可達350Wh/L;磷酸鹽體系搭配自生成負極電池技術,能量密度可達680-780Wh/L;三元體系搭配自生成負極電池技術,能量密度提升至1000Wh/L以上。
以下爲採訪實錄,內容有所刪減:
Q:請進一步介紹下自生成負極電池技術?
寧德時代研發體系聯席總裁、21C研究院院長歐陽楚英:我們發佈的自生成負極電池技術,實際上是一個非常簡單的技術,要解決是金屬如何能夠穩定應用這個核心問題,但這個技術挑戰較大。從時間節點來說,我們現在從技術層面上,已解決了很多核心的技術問題,而從技術到產品,再到商品,我們認爲可能還需要一點時間。
對於具體的應用時間,這與我們整體的市場佈局有關,並與從實驗室再到產品工程化的時間節點有關,我們預計可能在未來2-3年內,把它放到車上去。
Q:自生成負極技術摒棄了傳統石墨負極材料,該技術的初期成本如何?對正極的用量是否會有變化?這項技術應用後,對傳統石墨負極材料廠商是否會造成較大沖擊?
寧德時代研發體系聯席總裁、21C研究院院長歐陽楚英:自生成負極技術的終極目標是實現降本,省掉使用傳統石墨負極材料的成本,這還需要一定時間去實現。就目前而言,爲了實現自生成負極,我們還需要多做些額外的工作(如:使用特殊材料、特殊添加劑等),這可能會帶來成本的增加。
至於正極用量,實際上目前沒有太大的影響,它改變的只是一個負極的策略,是對整個化學體系進行的一些調整。而正極也許會需要一些額外的東西,去做得更簡單,而對應的可能也需要做些更復雜的處理措施。因此,不能一概而論去簡單地說存在很大影響。
對傳統石墨負極材料廠商的影響,這需要看自生成負極技術在市場中的發展速度如何。如果發展得很快,可能衝擊會相對大一些,但目前整體的影響,其實還不是特別清晰。
▍鈉新動力電池擬12月量產出貨
當前,鈉離子電池與三元鋰電池、磷酸鐵鋰電池共同構成動力電池的主流品類。
在寧德時代首屆超級科技日上,其發佈全新鈉離子電池品牌——寧德時代鈉新,涵蓋乘用車動力電池和重卡蓄電池。
其中,寧德時代鈉新-24V重卡啓駐一體蓄電池將於今年6月開啓規模化量產,首發落地一汽解放車型;而在乘用車領域,寧德時代鈉新動力電池將於2025年12月正式量產出貨,首發落地巧克力換電車型。
去年12月,在寧德時代換電戰略大會上,該公司已與長安、廣汽、北汽、五菱、一汽等車企官宣合作,共同推出10款換電車型。
以下爲採訪實錄,內容有所刪減:
Q:目前碳酸鋰的價格已較爲穩定,結合成本因素,爲何現在推出鈉離子電池新品?
寧德時代研發體系聯席總裁、21C研究院院長歐陽楚英:在幾年前鋰價處於高峰位時,確實行業對於鈉電的關注度較高。但當時做鈉電的企業就已有很多,因此推動了如今相關供應鏈的成熟。
另一方面,隨着技術進步,鈉電的成本可實現持續下降。至於何時鈉電能比鋰電還便宜,這還需要技術繼續向前推進,供應鏈持續壯大。在未來的某一個時間點,是一定可以做到的。
Q:鈉新電池會率先應用到哪些車型上?寧德在整個市場推廣中的商業策略如何?
寧德時代國內乘用車、商用車首席技術官高煥:從發佈會上的數據來看,鈉新電池自身的能量密度相對現在的鐵鋰而言,還是會稍微偏低一點,但它的特點是耐低溫性能特別好。
寧德時代鈉新-24V重卡啓駐一體蓄電池,將於今年6月正式開啓規模化量產,首發落地一汽解放車型。
在乘用車動力電池領域,我們會優先在我們的巧克力換電體系裡推廣。這也意味着,與我們巧克力換電合作的所有車型都有機會搭載上我們的鈉新電池。
同時,也有其他車企在跟我們單獨溝通定製化的電池包,結合其自身車型。
因此,從中長期規劃來看,隨着鈉離子電池的成熟度越高、商業化程度越快,未來是有機會取代現在磷酸鐵鋰電池一半的市場。
▍電池性能定製化:從“雙核”到“多核”
驍遙雙核電池是結合了寧德時代雙核架構、自生成負極技術的產品。
據介紹,雙核架構,意味着電池包擁有兩大“獨立能量區”,同時具備五大雙核功能,包括高壓雙核、低壓雙核、結構雙核、熱管理雙核以及熱失控安全防護雙核。這種雙核設計和軟件的智能協同將在未來L3、L4級智駕時代爲整車供能。
在4月21日舉行的寧德時代超級科技日接近尾聲時,其董事長曾毓羣登臺發言並表示,“鈉電體系的突破意義重大,打開了資源邊界,而鈉電的成熟,加速了‘多核時代’的到來,多核技術的應用意味着加速新能源全場景產業化。”
《科創板日報》記者獲悉,寧德時代從雙核到多核的創新架構將不只限於新能源乘用車領域,還將在電動巴士、重卡、飛機、船舶、工商業等全領域落地;同時將加快固態電池等前沿技術的應用進程。
以下爲採訪實錄,內容有所刪減:
Q:如何理解驍遙雙核電池?這與寧德此前推出的麒麟、神行電池有何區別?
寧德時代市場部總經理羅堅:過去,我們的麒麟、神行電池更多是以產品和性能去佈局。而雙核電池實際上主要以客戶需求爲中心。
新能源下半場拼的是誰更懂消費者,誰更能把真正符合消費者需求的產品定義出來,誰就是最終的贏家。
Q:寧德時代雙核架構如何解決熱管理與BMS(電池管理系統)的算法問題,以確保複雜系統的穩定性?
寧德時代國內乘用車、商用車首席技術官高煥:寧德時代在很早就已佈局雙核電池的熱管理與BMS算法,這方面技術儲備較爲充分。
雙核架構可以理解爲是兩種不同的化學體系,這也意味着它們對於熱的敏感性是不一樣的。因此,我們通過它自身特點,通過類似車裡獨立區域控制空調的方式來進行運行。兩個能量場之間,在各種工況下都可實現毫秒級切換。
Q:雙核電池價格上是否會更貴?
寧德時代研發體系聯席總裁、21C研究院院長歐陽楚英:雙核電池其實是多種技術的組合,因此可能會組合出來更貴,也可能會更便宜。
寧德時代市場部總經理羅堅:六邊形裡,有一個邊是絕對的成本。也就是同樣的成本,能買到六邊形性能更好的產品。
寧德時代研發體系聯席總裁、21C研究院院長歐陽楚英:假設我是相同的錢,一定可以買到更好的產品,這一點可以這樣說。
Q:驍遙雙核電池本質上屬於增程系列,雙核、多核這種“組合拳”的推出,是希望把增程混動技術路線顛覆掉?還是怎樣的想法?
寧德時代研發體系聯席總裁、21C研究院院長歐陽楚英:我們認爲,無論是雙核,還是多核,它代表了未來的最終大方向,可解決不同場景中不同需求的問題。因此,嚴格意義上說,驍遙的多核電池與插混、增程不衝突,它是一個多元的動力供應。
Q:此次首屆超級科技日發佈的新品,相關量產上車時間如何?
寧德時代國內乘用車、商用車首席技術官高煥:每個產品的量產時間不一樣。
我們很快能看到,基於寧德雙核架構推出匹配智能駕駛的動力電池;鈉鐵的雙核電池,我們正在和車企溝通,目前處於初步梳理需求的階段。
磷酸鐵鋰的雙核,我們大概在明年開始與客戶去溝通相應需求和達標的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