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編有態度 | 舉報魯迅吸菸者疑似反被舉報:如果讓魯迅握拳,那該讓武松打什麼

魯迅若泉下有知,恐怕想不到自己抽的煙,竟成了輿論場的吵架導火索。

近期,控煙志願者孫女士投訴紹興魯迅紀念館的“魯迅夾煙”牆畫誤導青少年,建議將其換成魯迅右手握拳的形象。此舉引發網友熱議,甚至有人稱已反向舉報孫女士的舉報行爲。

8月25日,浙江紹興市文旅局對“遊客投訴魯迅抽菸牆畫”一事進行迴應稱,“不會因一人投訴就盲目採取措施,會綜合聽取大家意見再做決策。因爲這個確實是歷史現實的一個問題,這幅畫確實也是我們紹興魯迅故里的一張金名片。”

戲劇性的是,孫女士疑似因此遭遇網絡反擊。有網友調侃:“如果讓魯迅握拳,那該讓武松打什麼?”

這場爭論本質上是“公共健康”與“文化尊重”兩種道德正確性的碰撞。控煙志願者認爲牆畫可能誘導室外吸菸;支持者則強調歷史真實,指出魯迅吸菸是其重要形象特徵,不應脫離時代背景用現代標準苛責。

魯迅長孫周令飛曾談及其祖父“同款背心”爆火,說明魯迅作爲文化符號的影響力持續至今。但如何平衡歷史真實與現代價值觀,仍需理性討論。

或許這場爭論的價值,在於提醒我們:討論應基於歷史語境,而非搶佔道德高地。魯迅吸着煙寫下的那些吶喊,從來不是爲了讓後人在他的吸菸形象上爭個你死我活。

恰如周令飛所說,人人都有表達自己意見的權利,至於牆畫要不要修改則是另一回事,“我對敢於提出自己意見的人是尊重的。”

“我個人覺得一笑了之即可,相信大家心裡都有一把尺子。”周令飛說,“我們應該做的是銘記歷史、尊重歷史。”

撰文|向玲 主編|李錦 審覈|朱宗威 *文章爲主編有態度原創出品,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出品 | 瀟湘晨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