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大附醫完成首例阿茲海默症新藥施打 病程延緩治療正式啓動

首位接受治療的病人爲80歲女性,近年出現記憶衰退與幻覺等症狀,經院內失智醫療中心進行認知功能測驗、ApoE基因檢測及β類澱粉蛋白正子攝影(Amyloid PET)後,確診爲輕度阿茲海默症。經醫師評估符合治療條件,已完成首劑施打。

根據中醫大附醫失智醫療中心副主任盧韻如醫師說明,「欣智樂」屬於新一代β類澱粉蛋白單株抗體藥物,與過去僅能緩解症狀的治療方式不同,其主要作用爲針對腦內的β類澱粉蛋白斑塊進行清除,藉以延緩神經退化。該藥物已獲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與臺灣衛福部覈准,屬於疾病修飾型治療藥物(DMT),臨牀試驗顯示可減緩病程惡化速度約35%。

治療過程需經嚴謹的生物標記檢測與影像追蹤。醫院指出,病人在治療前須先確認腦內是否存在β類澱粉蛋白堆積,並以磁振造影(MRI)排除其他病變。治療期間醫師會定期進行神經學評估與MRI檢查,以監測可能出現的副作用,如輕微腦水腫或微出血等。

中醫大附醫表示,失智醫療中心於2025年8月成立,以早期診斷與精準治療爲核心,整合神經科、精神科、復健科、家醫科及AI大數據中心等多領域專業,建立從檢測、影像判讀到藥物治療的一站式照護模式。中心並規劃持續導入外泌體、rTMS(重複經顱磁刺激)等新興治療手段,並與國內外學術機構合作推動臨牀研究。

醫界分析,阿茲海默症新藥的導入,雖爲病人提供新的治療選項,但藥物價格、可近性及副作用監測仍是臨牀實務的挑戰。未來隨着健保評估與醫療體系完善,如何讓符合條件的患者安全受惠,將是醫療政策與公共衛生的重要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