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無視堰塞湖潰堤警告?農業部:8月曾建議撤離計畫和演練

花蓮縣馬太鞍溪堰塞湖潰堤,造成光復鄉嚴重災情。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媒體人朱凱翔昨於「不演了新聞臺」《吃飽來打臉》節目中公開花蓮縣政府近日找到的會議記錄,內容顯示,早在8月11日下午2點30分,縣府秘書長曾召開楊柳颱風的應變會議,其中光復鄉長林清水當時早已明確指出「潰堤纔是最大風險」的警告,卻未獲中央正視。農業部對此迴應,花蓮縣政府已於8月11日召開馬太鞍溪堰塞湖保全戶疏散撤離研商會議,根據監測情勢,及早提出疏散撤離計劃與演練。

農業部表示,7月26日馬太鞍溪堰塞湖形成之後,林業及自然保育署除了開始積極調查與監測外,同時於8月7日由副署長廖一光率隊拜會花蓮縣政府,提醒堰塞湖可能帶來的風險與因應作爲。其後,花蓮縣政府於8月11日召開馬太鞍溪堰塞湖保全戶疏散撤離研商會議,並邀請林保署花蓮分署參與,會中花蓮分署說明當時堰塞湖監測結果,以及中央已預先規畫的防減災工作,並進一步建議縣政府應依職責,根據監測情勢,及早提出疏散撤離計劃與演練。

農業部指出,關於影片中提及光復鄉長提到需提早準備撤離工作,對於馬太鞍溪堰塞湖相關撤離規畫與演練應及早規畫,林保署、內政部等中央單位也相當認同,並多次以公文、通報單、羣組、傳真等方式,籲請地方政府及早擬定規畫,並實際演練。林保署花蓮分署也應光復鄉長要求,立即於8月12日在光復鄉舉辦2場說明會,並於8月15日再度赴光復鄉舉辦說明會,實際說明堰塞湖狀況。

農業部表示,依據《災害防救法》第4條與第24條規定,地方政府爲災害防救的主管機關。當災害發生或有發生之虞時,縣市政府及鄉鎮市公所應本於職權,依個案狀況判斷是否勸告或強制撤離,並妥善安置受影響民衆。中央自始皆全力支持地方,協助其採取一切必要行動,降低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所受的威脅。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