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金融機構注資特別國債今起發行,MLF巨量淨投放穩定資金面
2025年中央金融機構注資特別國債發行今日啓動。
4月24日,按照財政部有關安排,2025年中央金融機構注資特別國債(第一期)啓動發行,發行金額爲1650億元,發行期限爲5年期。從4月25日開始計息,每年支付利息,本期國債將在4月29日起上市交易。
當日,央行開展2180億元7天期逆回購操作,當天有2455億元7天期逆回購到期,因此實現淨回籠275億元。不過,公開市場操作淨回籠並未妨礙資金偏鬆局面,整體流動性依然保持合理充裕。
此外,24日傍晚,央行還預告了MLF(中期借貸便利)操作,稱將於25日以固定數量、利率招標、多重價位中標方式開展6000億元MLF操作,期限爲1年期。當月,有1000億元MLF到期,這意味着4月MLF實現淨投放5000億元。
市場專家認爲,儘管國債發行會在一定程度上吸收市場資金,但央行通過公開市場操作等手段,有效維持了資金面的平穩。
MLF淨投放注入中期流動性
在中央金融機構注資特別國債發行的同時,據財政部近日發佈的《關於公佈2025年一般國債、超長期特別國債發行有關安排的通知》顯示,20年期和30年期超長期特別國債也於4月24日首發,發行金額分別爲500億元、710億元。
根據當日出爐的首發結果,財政部20年、30年期超長期特別國債中標利率分別爲1.98%、1.88%,全場倍數分別爲3.11、3.66,邊際倍數分別爲8.42、3.43。財政部5年期中央金融機構注資特別國債加權中標利率1.45%,邊際中標利率1.51%,全場倍數2.67,邊際倍數1.97。
此次中央金融機構注資特別國債的發行,旨在幫助國有大行優化資本結構,應對息差收窄、利潤增速放緩等壓力。
此前,建設銀行、中國銀行、交通銀行、郵儲銀行已相繼公佈資本補充定增預案,增資規模分別爲1050億、1650億、1200億、1300億元,由財政部主導認購。
在市場看來,此舉有助於增強國有大行的風險抵禦能力和信貸投放能力,從長遠來看,對穩定市場流動性具有積極意義。
穆迪評級副總裁、高級信用評級主任諸蜀寧認爲,注資對上述4家銀行具有正面信用影響。國內低利率環境之下,因面臨淨息差收窄壓力,銀行盈利能力疲弱,而此輪注資將加強上述銀行的資本實力。
隨着今年特別國債發行啓動,央行也加大了通過MLF向市場注入中期流動性的力度。25日,6000億元MLF將開啓操作,由於當月有1000億元MLF到期,這意味着4月央行MLF淨投放達到5000億元,爲連續第二個月加量續作,而且加量幅度較3月的630億元顯著放大。
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認爲,背後可能有兩個原因:一是4月啓動今年1.3萬億元超長期特別國債和5000億元中央金融機構注資特別國債發行,加之未來一段時間地方政府債券還會保持較快發行節奏,都意味着債市將迎來更大規模的發行高峰,需要央行通過適當的流動性安排,確保政府債券順利發行。
二是,4月外部經貿環境驟然發生變化,宏觀政策將在穩增長方向上顯著加力。其中,MLF大幅加量續作體現了保持流動性充裕、加大對實體經濟支持力度的政策取向。
24日,國債期貨集體下跌,30年期主力合約跌0.08%。銀行間主要利率債收益率多數上行,幅度多在1BP(基點)左右。銀行間市場資金面平穩偏寬。
當天,Shibor(上海銀行間同業拆借利率)短端品種多數下行。隔夜品種下行1.6BP報1.61%;7天期上行4.6BP報1.69%;14天期下行0.5BP報1.767%;1個月期下行0.2BP報1.747%。從回購利率表現看,DR007(銀存間7天期質押回購利率)加權平均利率上升6.91BP至1.7199%,上交所1天期國債逆回購利率(GC001)下行9.50BP報1.4800%。
信達證券研報認爲,考慮到MLF續作和政府債淨償還對流動性的補充作用,預計資金面將大概率保持平穩。
寬貨幣預期下資金面壓力可控
在特別國債發行以及當前經濟形勢背景下,貨幣政策未來走向備受關注。
銀河證券研究報告認爲,此次特別國債發行將增強國有大行的風險抵禦能力和信貸投放能力,保持金融系統的穩定性,支持擴內需增量政策的落實。這也意味着貨幣政策需要與財政政策進一步協同,以實現宏觀經濟目標。
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表示,超長期特別國債全年發行計劃落地,寬貨幣預期下資金面壓力或整體可控。從發行節奏上看,5月份、8月份、9月份單月均有4只超長期特別國債發行,6月份、7月份則是3只,4月份有2只。結合中央金融機構注資特別國債的發行來看,預計5月份國債的供給規模較大,考慮到全年發行額度已確定,超長期特別國債均攤到每個月份的發行壓力相對可控,預計貨幣配合財政的基調下資金壓力長期來看整體可控。
王青認爲,宏觀政策將在穩增長方向顯著加力,接下來貨幣政策會強化與財政政策的協調配合,通過流動性支持確保政府債券順利發行。可選的政策工具包括降準、加大MLF和買斷式逆回購操作力度,更大規模釋放中長期流動性,也不排除央行恢復在二級市場國債買入操作的可能。
他認爲,綜合當前外部經貿環境變化,房地產市場及物價走勢,二季度“擇機降準降息”的時機已經成熟。“本月央行買斷式逆回購也會處於較大規模淨投放狀態,且後期不排除降準較快落地的可能。”王青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