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大學研究 企業生態足跡愈高、資安風險愈低
中央大學財金系教授王志瑋(右)團隊最近發表於Energy Economics國際期刊研究顯示,企業生態足跡愈高,資安風險反而愈低。圖/中大提供
國立中央大學財務金融學系教授王志瑋團隊近期在國際期刊《能源經濟學》(Energy Economics)發表研究,發現企業的生態足跡(Ecological Footprint, EF)愈高,其資安風險(Cybersecurity Risk)反而愈低,建議企業應將環境策略與數位安全納入風險管理架構,推動整合式規畫與跨部門合作。
王志瑋與研究團隊提出創新投入、現金持有等兩項機制,他表示,生態足跡較高的企業往往面臨更嚴格的環境規範,因而更積極投入研發,包括綠色技術與數位基礎建設,有助於提升資安能力;同時,這些企業傾向保留更多現金,以因應政策不確定性與潛在的法規風險,進而擁有更充足的資源投資於資安防護。
該研究以美國2007年至2018年間的上市公司爲對象,透過公司年報「風險因素」揭露,辨識資安風險程度。團隊先確認哪些公司曾遭受駭客攻擊,再以比對方式檢測其他公司是否出現相似的高風險描述。結果顯示,企業的生態足跡與資安風險間呈顯著負向關係。
研究團隊也表示,在氣候變遷與永續發展成爲產業核心議題的同時,資安問題也日益嚴峻,美國企業每年因網路攻擊造成的損失高達數十億美元,對製造業的衝擊尤爲嚴重,甚至已上升至國家安全層次。
王志瑋說,企業若要減緩環境破壞,就必須同時正視數位安全挑戰,才能避免「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風險管理模式。研究不僅在理論與實證上揭示永續與資安間的互補關係,也爲企業管理與政策制定提供啓示。企業應整合環境策略與數位安全,透過跨部門合作提升整體韌性;政府則可透過獎勵制度,支持同時兼顧環境與資安的企業,共同推動國家永續發展與資安韌性的雙重目標。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