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幸福感倒數第6 研究揭快樂密碼:生活自主性愈高愈好
▲國內研究發現,臺灣社會若能持續多元化,對於提升幸福感會有明顯助益。(圖/記者蔡玟君攝)
記者邱俊吉/臺北報導
面對「你幸福嗎」這大哉問,民衆在不同年代常有不同感受,且各國的文化與環境如何影響個人幸福感,以往也無明確答案。國內一項研究顯示,由於臺灣人的服從性較高,民衆只要能在生活中保有較多的自我,社會更多元,幸福感便可提升,這也爲臺灣民衆該如何追尋幸福找到比較清楚的方向。
這項研究由臺灣大學健康行爲與社區科學研究所教授陳端容,與團隊包括林義宏、許義忠、吳美華及何夢玲等人共同進行,她表示,爲了解羣體價值感與個人幸福感之間的關係,研究使用涵蓋60國、近9萬人的《世界價值觀調查》資料庫,並根據各國民衆填答主觀幸福感的問卷,以及收集到的各國文化、發展等資料,最終將超過4萬筆樣本納入分析,分別來自臺、日、韓、中、美、俄、德、荷等31國資料。
研究結果顯示,在主觀幸福感部分,滿分爲10分,臺灣獲7.22分,雖勝過韓國的6.89分、中國的7分、香港的7.09分,但不如日本的7.31分、新加坡的7.44分,比起最高的墨西哥8.67分、次高的哥倫比亞8.41分有明顯差距,也遜於先進國家如美國的7.62分、瑞典的7.87分,整體排26名,在31國屬後段班。
▲在31國幸福感調查中,臺灣人自覺幸福的得分僅排26名。
陳端容指出,除了解各國民衆的主觀幸福感之外,團隊進一步分析影響幸福感的多種因素,結果發現,若個人置身於相對強調規律、秩序的社會如日本,卻能在關於「自主性」的項目有較高得分,則自認幸福的傾向會較高。
針對研究發現,陳端容以臺灣爲例,指臺灣社會在研究中呈現較強的集體主義,多數人對於規範的服從度較高,而從研究可見,國人若能在生活中感受到較高的自我與多元性,幸福感便會升高,這種現象可稱爲「價值觀互補效益」。此研究相關成果已發表於《臺灣衛志》。
陳端容也說,此研究的主觀幸福感部分,臺灣人排名雖偏後,與今年最新的《世界幸福報告》指臺灣是亞洲最幸福國家有一定落差,除因引用資料不同之外,這也表示我國在健康、教育等指標有顯著進展,才使幸福感提升。
針對臺灣該如何維持幸福感,陳端容認爲宜從多方面着手,例如在個人部分,可持續鼓勵創業,教育則支持多元學習,政治則須延續自由、民主,「讓更多人有權利、有勇氣走不一樣的路」,民衆的幸福感比較不會衰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