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型基金 搶鏡
臺股近期因關稅戰不斷震盪,但觀察近一週臺股中小型基金績效,全數優於臺股大盤。法人建議,目前的臺股佈局可以大小型股區分,中小型股以edge AI及其他新趨勢族羣,並以換股代替減碼、選股不選市,瞄準2025年下半年的長線買點。
統計4月以來OTC指數跌幅度達10.4%大於加權指數同期的7.6%,然若計算4月9日低點來的反彈幅度,OTC指數彈幅11.3%明顯優於大盤的9.8%,也挹注部分中小型股基金的持股表現。
根據CMoney統計至18日,近一週有21檔基金績效優於臺股大盤,觀察前十強績效表現,包括:臺新臺灣中小、街口中小型、野村中小、富邦精銳中小基金,績效達4%以上;PGIM保德信中小型股、瀚亞中小型股、日盛小而美、統一中小、永豐中小、復華中小精選基金,則達2%至3%,皆優於臺股大盤的跌0.6%,顯見主動式基金操盤實力。
臺新臺灣中小基金經理人沈建宏表示,臺股後市盤面關注的變數包括:一、美國總統川普與各國關稅談判進度及稅率狀況;二、4月中旬以後包括臺股及美股企業財報與法說;三、Fed對未來降息態度是否轉變。
國際情勢方面,雖然川普實施對等關稅以後,未來還有晶片與藥品等關稅,以及委內瑞拉、俄羅斯、伊朗等是否實施制裁等變數;加上預料聯準會仍在觀察政策不確定下對經濟與通膨的影響,短期尚不會明確宣佈政策是否轉向,短線仍以整理格局爲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