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股中小型基金 帶勁
臺股示意圖。 聯合報系資料照
臺股高檔震盪之際,中小型基金展現強勁韌性。其中,近三個月共23檔臺股中小型基金表現全數優於加權與櫃買指數。
法人指出,儘管第3季仍面臨諸多不確定性,但隨聯準會有望降息、產業步入旺季,可透過佈局中小型基金掌握行情。
根據CMoney統計至2日,觀察近三個月來臺股中小型基金績效表現,全數23檔標的皆優於臺股加權指數及櫃買指數,其中包括:街口中小型、摩根中小、野村中小、國泰中小成長、日盛小而美、復華中小精選、富邦精銳中小、瀚亞中小型股、中國信託臺灣活力、統一中小等基金,績效介於13.5%至24.1%之間,表現優異。
街口投信表示,盤勢進入第3季後,除了逢高賣壓之外,仍有川普寬限到期以及匯率的多種變數,但也有聯準會降息,產業進入下半年旺季的利多,第3季即便拉回也仍有走高的機會,但震盪幅度勢必加劇,第2季大幅反彈雞犬升天的情況已經逐漸結束,第3季是在盤勢震盪拉回之際,針對產業成長的標的來擇優佈局的好時機。
觀察目前AI產業,半導體先進製程/封裝的相關上下游及AI SERVER的ODM以及零組件廠商,在今年GB200以及明年GB300出貨、ASIC需求成長的情況下,預估半導體與AI產業的整體成長性以及穩定度都優於其他產業,也是第3季市場震盪下逢低佈局的首選。
展望後市,野村投信策略暨行銷處資深副總經理黃宏治表示,儘管後續盤勢因仍有關稅及匯率變動等不確定性,但AI趨勢不變,可望支撐臺股成長力道。
展望2025年下半年,黃宏治表示,野村投信團隊從籌碼、評價與產業三大面向,持續看好臺股的潛在反彈動能。首先,融資餘額目前約2,200億元,較2023年高點超過3,000億元大幅縮水三成以上,顯示籌碼沉澱、投機氛圍降溫,有利於技術面延續上行。
其次,根據彭博資訊,目前臺股大盤本益比約16.5倍,落在過去五年均值附近,整體估值尚稱合理。第三,AI浪潮未歇,美國科技巨頭對2025年資本支出仍維持三成以上的高增長預期,臺積電(2330)等供應鏈企業亦受惠其中,爲科技股提供長線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