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Q2來績效 中概、中小型發光

臺股收復失土重回21,000關卡,連帶第二季以來臺股基金表現漲多跌少,以類型平均表現而言,中概型、中小型、科技型表現最突出,平均績效7.31%、7.22%和6.43%。圖/本報資料照片

各類型臺股基金Q2以來表現

第二季以來臺股基金歷經美國對等關稅震撼衝擊,及延長實施日等事件,臺股上沖下洗,但隨各國談判陸續展開,市場情緒紓緩,臺股收復失土重回21,000關卡,連帶第二季以來臺股基金表現漲多跌少,以類型平均表現而言,中概型、中小型、科技型表現最突出,平均績效7.31%、7.22%和6.43%。

羣益長安基金經理人陳朝政表示,臺股由關稅事件以來的低點17,306.97點,在貿易衝突和緩後,回升至21,000點附近,可考量市場疑慮仍在,短期間臺股維持高檔區間波動的可能性偏高,故投資策略應迴歸選股不選市。

主動羣益臺灣強棒(00982A)經理人陳沅易指出,臺股大盤橫盤整理,但成長性與題材性俱佳、營運表現好個股仍具表現契機,主動選股更顯重要,科技股在AI題材加持、全球對AI及高效運算的需求強勁,可望持續受惠,中長期表現仍值得留意,可透過能跟隨市況靈活調整持股內容的主動式臺股ETF參與,動態掌握臺股多元契機。

法人認爲,主動型基金透過專業經理人親自操刀,爲投資人機動性把關,能更即時應變市場變化,如國泰中小成長基金表現亮眼,即使4月遭逢股災依然創下正報酬佳績,同時緊追AI發展,5月將AI族羣權重拉高,落實產業配置,約有4成左右半導體族羣、電子零組件佔比超過1成、電腦及周邊設備權重約5%。

臺新臺灣中小基金經理人沈建宏強調,川普政策不確定仍高,且聯準會對降息與否及幅度仍不鬆口,但考量融資明顯下滑,且預期3月~5月企業營收向上,拉回仍應擇優佈局,留意跌深和具利基題材中小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