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痛失訂單公股銀無法急救?財部說話了
經濟部、農業部等10日赴立法院經濟委員會就「因應美國關稅政策以維持我國農漁畜業及關鍵產業競爭力之協助措施」進行報告。
立委關心雖有協助中小企業的貸款優惠,但公股銀行仍要求看業者是否有接單,否則可能不覈准,不過,在美國關稅政策衝擊下,企業訂單可能縮減,銀行的風險考量可能壓死需要急救的企業,協助措施形同「白搭」。
李慶華指出,目前由中小企銀與八大公股行庫一起以自有資金承作融資貸款,主要希望能夠提供給企業做營運所需的週轉性支出,或是擴建廠房、生產機器設備。她坦言,銀行承作融資貸款時確實會有風險考量,財政部與公股事業金融座談時,也會提醒公股銀行,在關稅政策衝擊下,是不是在盤點貸款條件時,把此一因素納入考量,不要唯一要求訂單。
李慶華強調,本次協助措施中,在金融支持方面,財政部也有提到,如果是中小企業或經主管機關認定爲受到美關稅衝擊較大的企業,就會做利率的解釋。
對於美國加徵中國大陸關稅至125%,郭智輝指出,過去經濟部就針對非紅供應鏈提出一些假設與推論,現在則要加速瞭解在中國大陸的臺商,如何在這個情境內能夠移動。
郭智輝進一步表示,如果在陸臺商只是服務中國客戶,或是跟中國友好的國家,那短期不會進行協助,他解釋,長遠來說,由於臺商也是國人,因此還是要協助,只是現階段優先協助出口產品至美國的廠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