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股銀投資美債 財部訂五原則
公股銀行持有美國政府債券比重
美國對等關稅政策干擾全球金融市場,美債殖利率近期波動大,財政部已着手盤點旗下公股銀行美國公債投資情況,並訂出五大原則,要求公股銀倘市場疑慮升溫,應動態調整債券部位配置,降低曝險金額。
根據財政部內部最新盤點結果,九家公股銀行中,僅輸出入銀行完全未持有美債,其餘八家公股銀合計持有美債部位約新臺幣3,400億元,其中臺企銀、臺銀及合庫銀持有美國政府債佔債券總投資比重均不到5%。
至於投資美國政府債佔債券投資比重最高的是彰銀的15.6%,其次是華銀13.5%,兆豐銀和土銀投資佔比各爲12.7%和12.2%,第一銀行持有美國政府債佔總債券的投資比重則是10.6%。
相關官員指出,財政部主要是盤點行庫持有的「美國公債」(含中央和地方政府發行),投資金額和比重都不包括企業發行的美元公司債,但據私下了解的情況,行庫考量外幣債券投資風險,買進標的主要多集中在公債。
官員表示,從信評等級來說,美國公債仍是相對安全的投資標的,但市場波動時,殖利率仍難免受影響,爲免債券評價大起大落影響獲利,財政部也已就公股銀所持美國政府債券,祭出五大風險管控措施。
首先是提醒公股銀持續關注美元利率趨勢、美國經濟指標及信用評級,並追蹤聯準會利率政策、通膨數據與經濟走勢。第二是請各銀行採取多元資產配置並適度調整存續期間策略,以降低單一投資風險。
財政部表示,各銀行鍼對投資有價證券原本各自訂有部位限額管理、集中度、流動性、利率敏感性及期中管理、覆審與違約後處理程序,且設預警機制、投資部位停損限額及自動停止授權機制、違約案件處理等風管機制。
因此財政部的第三項措施即是要求公股銀必須嚴格執行相關風險控管機制,若發生符合資產減損的情形,則須依財務會計準則公報規定及相關程序辦理。
第四是提醒銀行應定期審視交易對象信評、信用違約交換及評價損益等情形,並由銀行風險管理單位定期進行各項風險分析及監控。五是銀行應綜合考量流動性、損益變化及存續期間等因素,若市場疑慮升溫,應動態調整債券部位配置,降低曝險金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