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時社論》公權力淪側翼 爲大罷免護航

中國時報社論

民進黨及其附隨的公民團體全面發動大罷免,進展快速,反觀「以霸制霸」的國民黨友軍進展有限,頻遭掣肘。兩方的差別,一方面在於民進黨支持者態度激昂,熱切動員,國民黨的支持者欠缺危機感,動員不力;另一方面在於民進黨獲得公權力機構支助,力量倍增,而國民黨則遭政府機構干擾與破壞。

只辦藍營 檢調牛刀殺雞

民進黨的支持與援助機關包括中選會、檢調及教育部,三個機關構成鐵三角,護送民進黨「大罷免」快速挺進,而國民黨則窒礙難行。

民進黨把連署罷免當作攸關政黨鬥爭的重大任務,早已喪失中立性的中選會固然全力配合,教育部違背校園超然於政黨之外的原則,縱容罷免國民黨籍立委連署行動。檢調近日更是偵騎四處,究辦所謂連署書涉嫌僞造文書罪責。前有「罷吳四騎士」及罷免領銜人共6人到案,臺北地檢署漏夜復訊後,依僞造文書、違反個資法等罪命6人交保,均限制出境出海;後有檢調追查吳沛憶、吳思瑤2立委罷免案的提議人資料,北檢大動干戈發動搜索,約談對象包括羅智強辦公室主任陳冠安。

繼北檢大動作後,新北檢調15日也接獲檢舉,指發動罷免民進黨立委蘇巧慧、吳琪銘、張宏陸的領銜人疑涉幽靈連署,約談領銜人,國民黨新北市板橋區黨部也遭到搜索。

其實,罷免連署只是行政作業階段,程序上由地方選委會認定即可,如果沒有政治力介入,何勞檢調用牛刀殺雞?再說,連署發起人只是收件而已,犯什麼滔天大罪?目前顯然只辦藍而不辦綠,讓人懷疑檢調是在幫着綠營搞大罷免,干擾藍營的罷免連署,嚴重損害司法公信。

中選會在審查連署書時已是立場偏袒,對藍嚴而對綠鬆,檢調偵辦這類案件則超乎常情,爲了偵辦立委吳沛憶、吳思瑤罷免涉幽靈連署案而搜索約談國民黨青年軍。由於政治立場明顯偏頗,所以引發「司法不公、政治辦案」的非議。

本案源自於中選會對罷免案查對,針對可能涉及僞造或有往生者連署者,主動向最高檢察署告發。實際上,罷免錯假率就一定得歸責發起團體嗎?坊間盛傳有可能來自對手動員,派人從中做梗所致,較無動員連署經驗者有可能誤中圈套而不自知。檢調如果沒有政治考量,何須大陣仗偵辦?

事實上,由於罷免是由公民主動公開連署,罷免名冊因相對讓對手有運作空間,出錯率很高。因此該法第76條規定,罷免提議人名冊及表件,雖應填具國民身分證號及戶籍,但表件不合或不足,只規定選舉委員會應不予受理。更在第79條規定選舉委員會查對提議人名冊有不合或僞造情事應予刪除;如刪除後,不足規定人數,應不予受理。由此可見,提議與連署階段,不合格式或僞造假冒難以避免,不該選擇性的動用刑法伺候。

喪失中立 充滿政治考量

虛假連署構成刑事罪有一個要件,就是罷免案業已成立,而包含利用的故意、資料是他人的、未經同意、僞造與假冒、用於提議或連署隱匿情事讓選舉機關無從查對,如此重大才能加以制裁。如今提議及連署尚屬行政追究階段,各級選務機關檢調單位實應保持行政中立,不應超前介入。如今中選會、檢調迫不及待介入,若謂沒有政治考量,誰人能信?

從中選會到檢調喪失中立立場極其明顯,完全因應民進黨政府的步調辦事,連教育部都涉嫌爲民進黨大罷免護航。許多校園有大學生響應民進黨的大罷免連署活動,對於立委質疑設攤收連署書是否違反《教育基本法》?教育部長鄭英耀表態說「言論自由、公民活動應給予尊重」。換句話說,鄭英耀將「設攤收連署書」定義爲「應該給予尊重的言論自由和公民活動」,這意味未來選舉活動只要是透過學生在校內助選,就不會有違法問題。也就是說,只要是透過學生在學校設攤收連署書,學校就不應該禁止。鄭英耀這番談話無非是指未來校園內將不禁止任何政黨、政治和候選人的宣傳活動,只要是學生來宣傳就可以。

這種選擇性解釋法規而獨厚民進黨的態度,顯示教育部確有政治考量,而中選會、檢調和教育部已成爲大罷免的三支側翼,爲民進黨發動的「大罷免」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