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時社論》共看明月 願各政黨真心疼惜臺灣
中國時報社論
一年一度的中秋節正是讓人們闔家團圓,省思圓滿的日子。身處今日的臺灣,我們人團圓了嗎?生活圓滿了嗎?團圓、幸福、平安、快樂是人民期盼過的生活,在這花好月圓的日子,我們應以務實、理性和現實的心,共同思量臺澎金馬人民的未來該如何發展,才能過平實幸福的日子。
放下對立 推動兩岸交流
臺灣處境不外是對內和對外的問題。臺灣經過民主改革和經濟長足發展之後,目前遭到兩個困境,內部是朝野長期惡鬥讓臺灣內耗,無法進步;對外關係更是一籌莫展,關鍵在兩岸關係,前外交部長錢復的名言:「兩岸關係是外交關係的上位」,但是執政者根本聽不進去。
朝野惡鬥的問題大家都知道,但藍綠政黨就是爲了自私硬生生惡鬥30年,纔會不斷有第三勢力的崛起,但因爲人民始終被綁架在藍綠政黨的話術上無法脫身,只能透過選票讓政黨輪替,實則是讓政黨輪流凌遲。大罷免雖然大失敗,藍綠兩黨還是惡鬥不休,敗者不知反省,勝者驕矜如舊,從《財劃法》到最近風災肆虐花蓮光復鄉,朝野也是先打一場口水混仗,其餘再說。
依現實而論,民進黨還有兩年多任期,如果朝野不斷的互相批評、指責,且在野只是一心要下架民進黨,而沒有務實、理性、具體的想法與行動,不僅於事無補,人民更不會感受到未來兩年有新的期望,而賴政府縱使有心想把事情做好,也會在斥責與對抗聲中,不知所措。近來民進黨傳出的諸多光電等弊案與司法不公,雖然大多是前人種下的因,但賴政府似乎聽不到民衆的呼聲,依舊採取極端對立的手段因應,這絕非愛臺灣的表現。不論是朝野惡鬥還是貪污腐敗,賴清德應拿出智慧妥善處理,不要再讓事態持續惡化。
在野的國民黨如果真愛臺灣,便應該由謾罵、對抗、以重返執政爲主要心態,改爲以2300萬人民的福祉爲首要,督促、協助賴政府擺脫執政失能的困境,不要讓臺灣繼續停滯不前。國民黨更應發揮兩岸關係的長項,襄助民進黨推動兩岸大交流、鞏固和平,讓人民迅速擺脫兵兇戰危的恐懼,提升企業投資的意願。馬英九時代兩岸大交流創造另一次臺灣經濟發展榮景,臺灣也因此首度沒有外交和軍事的壓力。但民進黨執政之後兩岸關係惡化,到賴清德將兩岸關係定位爲敵對關係後,兩岸走入死衚衕。
兩岸共好 中國人大團結
民進黨爲了臺獨理念拖着臺灣人民上戰場,以爲倚靠美國可以走向獨立的夢想。美國的政策作爲自始至終都是爲了「美國再次偉大」,他們再多的利益給臺灣都是糖衣毒藥。兩岸關係必須要靠兩岸坐下來慢慢談,談出一條兩岸都能接受的解決之道。國民黨爲了選票放棄兩岸話語權,完全忘了當初孫中山恢復中華、創建中華民國的宗旨。國民黨雖然在野,也可以做很多事,連戰的破冰之旅不就爲馬英九開了一條康莊大道?
長期關心兩岸前景的大陸學者章念馳日前撰文感慨,兩岸已山窮水盡,好像只剩武力解決一途。這句話雖是感性悲觀,但也不得不正視。當兩岸懷有共同情感的老一代人逐漸凋零,沒有交流的新一代人走向陌路,不正是往武力方向推進嗎?共產黨口口聲聲關心臺灣人民、寄希望於臺灣人民,卻一再以武力威嚇,讓臺灣人民恐懼,強調「一手軟、一手硬」,難道是在對待自己的人民嗎?
年復一年的中秋佳節,我們希望臺灣好的心永遠不變。對民衆生活而言,在野國民黨的監督功能非常重要,但別忘了,目前民進黨執政的效能更重要。過去已逝,未來將因我們這一代的作爲而重生,誠心建議藍、綠兩黨,以「愛臺灣,就是要讓臺灣人民過好日子」的心,積極參與復興中華民族的行列,與大陸同胞共同享受身爲中國人的驕傲。中國大陸更應該以耐心和愛心體諒臺灣脫離中國50年的悲苦歷程,協助臺灣人民擺脫帝國主義的宰制,讓臺灣人民真心感受到身爲中國人的光榮並確實受到呵護。
中秋月圓人團圓,我們秉持「兩岸好,臺灣會更好」及咱們「中國人大團結」的心,期許紅藍綠白各政黨能真心疼惜臺灣,爲臺灣人民鋪設出最美好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