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巫溪:“三位一體”模式築牢生物多樣性法治屏障
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 黃仕強 通訊員 冉小慶 駱軍
“原以爲抓幾隻鳥兒不算啥,現在才知道,少一隻畫眉鳥,危害居然這麼大。”5月21日,在第25個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到來之際,重慶巫溪縣陰條嶺生物多樣性保護法治教育基地內,一場由渝、陝、鄂三地六縣檢察機關共同參與、見證的公開聽證會正在進行,犯罪嫌疑人陳某某的懺悔發言,讓現場50餘名旁聽羣衆深受觸動。
在這座地處三省交界生態屏障的法治教育基地,巫溪縣檢察院通過構建“懲治犯罪+修復生態+預防教育”的“三位一體”保護模式,爲當地生物多樣性發展撐起法治保護傘。
今年2月,陳某某等三人利用粘網、擴音器等工具,在巫溪縣某山林非法獵捕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畫眉鳥7只,被公安機關查獲。調查發現,該團伙自2019年起多次跨區域作案,累計捕獲13只畫眉鳥,經鑑定物種價值5.7萬元。
案發後,鑑於三人所捕獲的畫眉鳥已經迴歸自然,未造成鳥類死亡,對生態影響相對較小,且三人到案後主動供述犯罪事實,自願通過現身說法、參與野生動植物保護宣傳等方式彌補過錯,巫溪縣檢察院擬對三人作出不起訴決定。其間,陳某某等人積極承擔生態功能損失費18500元,並簽訂《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磋商協議》,承諾以“生態賠償+替代性修復”的方式參與護林活動。
這場聽證會成爲護林活動中最生動的普法課。“一隻畫眉鳥每天捕食數十隻害蟲,每少一隻畫眉鳥,就可能多上千只害蟲存活,影響數畝森林的健康生長。”檢察官的講解,讓旁聽羣衆直觀感受到非法獵捕畫眉鳥的危害。
“過去我們更多關注打擊犯罪,現在讓破壞者變成了保護者,讓旁觀者變成了參與者。”聽證會上,重慶市人大代表、巫溪縣通城鎮龍池村黨支部副書記夏國勇對這樣的法治實踐稱讚有加。經聽證員評議,大家一致同意檢察機關對該案擬不起訴的處理意見。
對這一保護模式的探索,正是源於陰條嶺特殊的生態地位。“重慶現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7處,渝東北地區就擁有4處,生態保護重要性不言而喻。”重慶市檢察院二分院相關負責人介紹,陰條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神農架原始森林向重慶延伸的生態廊道,保護區內有衆多珍稀野生動植物,是難得的“天然物種基因庫”。
據介紹,自2021年以來,巫溪縣檢察院已辦理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類刑事案件121件228人,提起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件13件,辦理行政公益訴訟案件106件。檢察官發現,非法捕獵畫眉鳥等危害珍稀野生動植物犯罪案件,往往呈現跨區域作案、羣衆法律意識淡薄等特點。
爲此,該院在建設該法治教育基地期間,創新設立“生物多樣性保護警示廳”,通過陳列作案工具、播放辦案故事短片、聽證會5G直播等手段,構建沉浸式警示教育場景,爲羣衆提供“看得見、聽得懂、能參與”的生態環境司法保護實踐交互區。
與此同時,該院迭代升級生態環境保護體系,先後與湖北、陝西等毗鄰地區檢察院建立檢察協作機制3項,圍繞線索移送、聯合巡查等方面深化多跨協同保護網。
聽證會後,巫溪縣檢察院還聯合湖北省神農架林區檢察院、竹溪縣檢察院、竹山縣檢察院、陝西省鎮坪縣檢察院、重慶市巫山縣檢察院等三地六縣檢察機關開展巡山活動。
“生物多樣性保護,要在懲治犯罪、修復生態、預防教育上多管齊下,努力實現‘一案三效’。”巫溪縣檢察院檢察長阮能文表示,下一步,該院將持續深化落實專業化法律監督、恢復性司法實踐、社會化綜合治理,更好以法治力量守護好陰條嶺國家自然保護區生物多樣性寶庫。
來源:工人日報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