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兩強博弈 專家:臺灣應強化經貿籌碼

黃健羣5日出席中經院「川普2.0新情勢下的中國經濟發展戰略論壇」時表示,儘管中美間還未宣佈關稅戰停火期是否延長90天,但依照目前情況,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徵的關稅大約55%。其中25%是美國前總統拜登時期加徵的關稅,20%是今年年初川普宣佈的芬太尼關稅,另外10%是基本關稅。

4月美國公佈對等關稅,隨後將中國關稅最高拉昇到145%。他說,不少大陸臺商當時表示,高額關稅宣佈後,「所有產線全部停掉」。直到中美日內瓦談判、宣佈暫時休兵後才重啓產線。

黃健羣表示,臺商們評估,若中美最終談判稅率降至30%左右,透過和貿易商談判相互吸收成本,勉強有生存空間;若高過這個水準,「只好直接退休」。

黃健羣指出,另一個關注焦點則是臺灣如何在中美長期對抗的本質下,找尋更多交易籌碼。他分析,川普偏好單邊談判,常透過與談判國家的對手國先行協商,再施壓談判國讓步。日韓談判即是一例,韓國在日本已率先完成談判的壓力下,談判桌上不得不交出更多籌碼。他指出,這種模式下,臺灣若用意識形態或政治邏輯等防禦性思維、選擇一面倒向美國,反而失去在中美間運籌帷幄的空間,擠壓談判空間。

黃健羣進一步表示,由於臺灣出口佔經濟增長的比重高達七成,外貿依存度極高,當面對與美談判時,若用意識形態或是政治邏輯等防禦性思維做決策的話,將會動輒得咎。但若像川普一樣用商業邏輯應對的話,可降低政策被動性,甚至有望爭取到更好的談判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