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關稅戰重創!美國大豆出口暴跌逾五成 農民陷空前危機

美國大豆農急尋其他市場,但發現加起來都不夠大陸採購的零頭。(示意圖:shutterstock)

據觀察者網報導,由於美國總統川普執意掀起關稅戰,近30年來,中國進口商首次沒有在秋季美國大豆收穫季下單採購,轉而從南美採購大豆。然而,相較於中國這一全球長期最大的大豆進口市場,美國大豆的其他替代出口市場規模微不足道,根本無法填補中國訂單流失留下的空缺。

據路透3日報導,陷入絕境的美國農民、相關行業組織和川普政府正試圖向世界各處尋找替代市場,包括奈及利亞、越南、孟加拉國等原本並非美國大豆主要買家的國家。但數據與採訪都顯示,目前這些努力仍然無法彌補美國失去中國這一大豆最大買家所造成的損失。與此同時,經濟壓力已蔓延至拖拉機制造商及其他農業相關企業。

芝加哥市場研究公司Zaner Ag Hedge的首席市場策略師特德·塞弗裡德(Ted Seifried)指出,去年中國採購量佔美國大豆出口總量的約45%,且通常會在10月初前敲定年度所需美國大豆的40%左右。

但美國政府最新數據顯示,在秋收開始前的1至7月,美國對中國大豆出口量同比下降39%,降至590萬噸;出口額的降幅更大,達51%,降至25億美元。這導致美國農戶損失了數十億美元的潛在營收。

同期,美國對孟加拉國大豆出口量大幅增加,略超40萬噸,但這僅爲中國常規需求的一小部分。儘管對越南、埃及、泰國和馬來西亞的出口有所增長,但美國大豆總出口量較上年仍下降8%,降至1890萬噸。

作爲美國最大的大豆生產與出口州,伊利諾州的大豆產業危機尤爲突出。

據伊利諾大學估算,經過數月的播種、施肥和噴灑除草劑等工作,該州種植者今年平均每英畝面臨高達64美元的損失,這在一定程度上源於大豆價格低迷與出口疲軟。

49歲的農民瑞安·弗裡德斯(Ryan Frieders)在該州沃特曼市經營農場,他此前已按低於生產成本的價格預售了部分預期收成,但剩餘的大部分大豆則不得不存入糧倉。

今年2月,在美國大豆出口協會的贊助下,弗裡德斯曾與行業官員一同前往土耳其和沙烏地阿拉伯,與當地買家會面並考察加工廠。

但在那裡,他沒有看到轉機,「有人談論開拓印度、東南亞和北非市場,這些確實是未來的潛在市場,但我們還沒有看到一個尚未發掘、能突然發力並取代中國的『失落市場』。」

據報導,今年8月舉行的年度活動中,伊利諾州接待了來自秘魯、哥倫比亞、尼加拉瓜、薩爾瓦多、墨西哥和多明尼加的農產品買家,組織他們參觀農場及糧食處理設施。

但美國數據顯示,截至7月,美國今年尚未向秘魯、奈及利亞出口大豆,對尼加拉瓜和薩爾瓦多的出口量微乎其微,對墨西哥的出口基本持平,對多明尼加的出口則有所下降。

美國大豆出口協會的首席執行官蘇健(Jim Sutter)早前透露,爲了拓寬客戶羣體,他已前往日本和印尼開拓新市場。但他也坦言,「中國市場規模太大,想要一夜之間找到替代者絕非易事。」

爲安撫農民情緒,今年9月,美國農業部長羅林斯曾在社交媒體上宣稱,臺灣已承諾未來四年將採購價值100億美元的美國大豆、玉米、小麥和牛肉等農產品。

她稱這一承諾將「改變遊戲規則」,但這種說法很快遭到批評,被指存在誤導性,這種口頭承諾並不等同於採購量的實際增加。

美國大豆協會數據顯示,過去5年,中國平均進口了全球大豆貿易供應量的61%,超過世界其他地區的總和。

與川普上一次引發的貿易戰期間一樣,如今中國的大豆採購轉向了南美。

更讓美國農民感到「背刺」的是,被川普視作「盟友」的阿根廷米萊政府,突然取消大豆出口稅搶奪市場;與此同時,川普政府還打算出手救助阿根廷金融市場。

「這種挫敗感簡直無法形容」,39歲的肯塔基州農戶、美國大豆協會主席凱萊布·拉格蘭德(Caleb Ragland)痛心疾首。

雪上加霜的是,大豆種植收入下滑已經對美國農村地區的其他領域產生連鎖影響。全球農業機械巨頭凱斯紐荷蘭工業集團(CNH)表示,在截至6月30日的六個月裡,其農業業務淨銷售額同比下降20%。

8月在伊利諾州迪凱特市參加「農業進步展」活動時,該公司的首席執行官格里特·馬克思(Gerrit Marx)直言不諱,「只有當中國真正開始下單時,好消息纔會到來。」

迪凱特市曾因發達的大豆加工業被稱爲「世界大豆之都」。全球最大農業生產、加工及製造公司之一的阿徹丹尼爾斯米德蘭公司(ADM),其北美總部便設在此處。

在農業進步展上,當被問到「新的世界大豆之都在哪裡」時,迪凱特市市長朱莉·摩爾·沃爾夫(Julie Moore Wolfe)壓低聲音回答,「可能是巴西了。」

當地時間10月2日,美媒《華爾街日報》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稱,鑑於美國農業部門警告大範圍關稅政策將引發經濟負面影響,川普正考慮向美國農民提供100億美元或更高額度的援助。

這些人士透露稱,川普及其團隊正考慮將關稅收入作爲援助資金的主要來源,且援助資金或於未來數月內開始發放。一名政府高級官員還稱,相關討論主要圍繞100億至140億美元的援助規模展開,這筆資金大概率將用於幫扶大豆種植戶及農業經濟領域的其他羣體。

該官員表示,目前相關商議仍在進行中,尚未達成任何最終定論。他還強調,如果中美達成大豆採購協議,川普對農民援助計劃的考量可能會發生變化。

同日,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在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CNBC)節目中提到,中美將於10月下旬在APEC期間舉行會晤,並預測中美下一輪貿易談判將取得「相當大的突破」。他還宣稱,在此基礎上,中美可以開始討論包括農產品採購在內的相關事宜。

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郭嘉昆曾在9月22日迴應指出,元首外交對中美關係發揮着不可替代的戰略引領作用,中美兩國元首保持着密切的溝通和交往。關於中美元首會晤的具體問題,中美雙方正在溝通之中,目前沒有可以提供的信息。

至於中美經貿磋商是否會討論大豆,郭嘉昆則在9月23日的記者會上表示,具體問題建議向中方的主管部門進行了解。「我要強調的是,關稅戰、貿易戰不符合任何一方的利益,雙方應該在平等、尊重、互惠的基礎之上協商解決有關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