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關稅寬限期雖再延 Xeneta:不應該期望再次出現貨運高峰

▲上週美西線每大箱已經出現低於成本價100~200美元的1550美元運價。(圖/取自洛杉磯港務局官網)

記者張佩芬/綜合報導

根據Descartes Datamyne數據,美國7月份進口貨櫃總量爲262.19萬餘箱(20呎櫃),月增18.2%,年增2.6%,僅比2022年5月創下的歷史紀錄低555箱。本月11日中美關稅寬限期宣佈再延90天,挪威海運市場情報平臺Xeneta首席分析師桑德(Peter Sand)認爲,不應該期望再次出現貨運高峰;洛杉磯港高階則表示,進口量可能在7月見頂了。

桑德的見解,與我國多數海運承攬業看法相同,業界形容,7月份迎來了免關稅的貨運量紀錄,但這種興奮是短暫的,因爲貨櫃運價還在繼續下降,需求顯然因爲美國進口商提前裝船得到了滿足。上週臺灣市場美西線已經見到每大箱(40呎櫃)1550美元,低於多數公司營運成本100~200美元的運價。

Xeneta在最新的報告中表示,截至8月13日的一週,從遠東到美國西海岸港口平均運價每大箱(40呎櫃)僅略高於2000美元,是2023年年底以來的最低水準。越太平洋航線的運價在6月份暴跌了53%。

桑德表示:「美中之間當前關稅水平的進一步延長90天不會對託運人產生重大影響,不應該期望再次出現貨運高峰,就像5月中旬首次降低關稅後立即看到的那樣。託運人已經抓住了第一個90天的機會視窗,提前裝載貨物。不再有被壓抑的貨物進入美國的需求,因此,隨着運力的增加,預計未來幾周現貨價格將進一步下降。」

他指出,貨櫃船公司面臨的巨大挑戰不僅限於美國航線,未來幾周從遠東到北歐和地中海的運力也在增加,這可能會給現貨市場運價帶來進一步的下行壓力。

洛杉磯港進7月貨櫃進口量提高8%,達到54.4萬箱,該執行董事吉恩·塞洛卡(Gene Seroka)上週三表示,這一數量的很大一部分是由於進口商在本月晚些時候及以後可能出現的關稅上調之前匆忙運進貨物。過去美國主要進口商多數集中在8到10月大量進口貨物,以供應年底的節日與銷售旺季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