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博弈 臺灣何去何從?洪奇昌:與美談判「少輸爲贏」

前海基會董事長洪奇昌7日表示,面對美國對等關稅,臺灣談判「少輸爲贏」。(吳泓勳攝)

旺旺集團副董事長周錫瑋7日表示,中美博弈之下的臺灣,趨吉避凶應打開門跟大陸全面交流,避免被美國推去當戰爭代理人。(吳泓勳攝)

清華大學臺灣校友會7日舉辦「中美博弈下臺灣該何去何從」座談會,前海基會董事長、臺灣產經建研社理事長洪奇昌表示,面對美國對等關稅,臺灣與美國談判很難取得公平,只能說「少輸爲贏」,要讓國內的產業、民生受到最少挑戰爲原則來處理。

從產業來看,洪奇昌認爲備受關注的高科技業不會有太大挑戰,對臺積電赴美投資比較不擔心,預計2030年臺灣還有70%先進製程產能,反而面臨挑戰的會是傳產,還同時受到大陸產業競爭。

洪奇昌觀察川普2.0施政至今,對等關稅造成世界經濟動盪與美國自身衰退。值得關注的是,川普大多政策都是透過簽署行政命令,並非行政跟立法並行。這導致美國很多地方州拒絕接受他的行政命令,甚至被聯邦法院否決,開始引發川普政府威信、可信任度甚至治理能力的降低。

在中美博弈下,洪奇昌指出,臺灣即便具備第一島鏈的重要地位,但美國未來如何看待臺灣?如何看待兩岸關係都是必須深刻思考的問題。同時如何跟大陸保持友善交流、經貿合作或政治對話管道的建立,也是政府需要思考努力的方向。

與談的旺旺集團副董事長周錫瑋強調,不要被美國推去做戰爭代理人,趨吉避凶最好方法就是打開門跟大陸全面交流、開放,自由往來看看彼此好壞在哪裡?

周錫瑋說,具體合不合作,臺灣人民很聰明,但利用大陸在全世界競爭的利基,加上科技、經濟與市場,這纔是臺灣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