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遺囑庫發佈2024白皮書:60至70歲老人成立遺囑主力軍
新京報訊(記者代文佳)3月21日,中華遺囑庫發佈2024年度《中華遺囑庫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12月31日,中華遺囑庫在12年間已提供遺囑諮詢572141人次,登記保管遺囑357512份,遺囑生效12261份。
發佈會現場。主辦方供圖
隨着公衆對訂立遺囑、預防風險的接受度逐漸提高,訂立遺囑人羣的平均年齡已連續12年下降,從77.43歲逐步下降至67.71歲。白皮書對比歷年所統計的遺囑人年齡情況發現,2024年度訂立遺囑人羣年齡段集中在60至70歲之間,且該年齡段人數連續5年持續增長,是老年人訂立遺囑的“主力軍”。
白皮書統計,不同婚戀情況立遺囑人羣在性別、學歷、地域分佈上呈現出較爲一致的特徵:立遺囑人羣大部分爲高中和大學學歷,集中分佈在大城市與經濟發達地區,且女性立遺囑數量佔比高達60%。
值得關注的是,白皮書重點對空巢老人、孤寡老人、遺囑修改、遺囑管理人進行了專題研究,揭示了遺囑服務領域的新變化與發展趨勢。爲此,首次披露了空巢、孤寡老人立遺囑的數據。
“隨着老齡化加速與家庭結構變遷,空巢、孤寡老人羣體通過遺囑規劃財產的需求顯著上升,很多老人選擇將財產留給非法定繼承人。”白皮書顯示,2024年全國60歲以上老年人遺囑登記總量爲40176份,其中空巢老人佔比高達60.28%,北京、上海、廣東等經濟發達地區成爲主要集中地,這三地空巢老人遺囑登記量佔比超77% 。
在空巢老人遺囑登記量中,女性佔比61.59%,遠超男性。33.38%的空巢老人立遺囑的主要原因爲“簡化繼承手續”,而31.62%則爲“避免家庭糾紛”。其中,11.59%選擇將財產留給孫輩等非法定繼承人,反映出傳統繼承模式的突破。
數據還顯示,在2024年老年人遺囑登記總量中,孤寡老人立遺囑佔比5.83% ,人羣同樣集中於北京、上海、廣東三地(佔比近85%)。71.59%的孤寡老人立遺囑的主要原因是“財產留給非法定繼承人”,10.38%則爲“簡化手續”,另有9.78%選擇捐贈給公益機構。
“遺囑,不僅是對物質財富的分配安排,更承載着老年人對家庭關係延續、情感寄託的期望。”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基金會理事長於建偉認爲,這些數據直觀反映出老年人對財富傳承規劃的重視程度日益提升,也凸顯出在複雜的家庭關係和多元的財產形態下,遺囑作爲財富傳承工具的重要性與靈活性。
編輯 甘浩
校對 趙琳